集美区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练习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第一部分 (25分) 第二部分 (38分) 第三部分 (35分) 书写 (2分) 总分(100分) 等级
1-10 11 12-19 20-27 28(1) 28(1)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20+5)
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旋(xuán)涡 气概(kài) B.蹿(cuàn)出 模(mó)仿
C.票券(juàn) 贮(chǔ)存 D.镌(juān)刻 肖(xiào)像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吉详 凝重 喘息 浴血博杀
B.风采 毅力 饼干 微波粼粼
C.黯淡 乐谱 优静 长途拔涉
D.陶醉 清幽 英武 焦燥不安
3.“翥(zhù)”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有关?( )
A.高飞 B.羽毛 C.鸟类 D.记者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眼冒金星——冒名顶替 B.不解之缘——无缘无故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兴高采烈——博采众长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赵州桥的建筑形式雄伟,别具一格。 B.这座园林设计极为精美,可谓巧夺天工!
C.他的歌声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D.小明的字写得非常潦草,真是笔走龙蛇!
6. “一只青蛙突着两眼蹲在荷叶上不停地叫着:“呱呱,呱呱……”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中断。 D.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7.下面诗句中与“伯牙绝弦”无关的一句诗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D.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8. 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有时左右两边的水珠同时向中间聚集逐渐汇成一颗大水珠,“啪”地落在马路上。
①蒙蒙细雨中,那聚集在电线上的雨点恰似五线谱上的全音符,一串串地排列着;②又像晶莹的珠子在其间滑行,慢慢地向右边移动,倏忽又转到左边。③雨越大,水珠自然也越多,降落得也越快。
A.第①句前 B.第①—②句之间 C.第②—③句之间 D.第③句后
9.关于生活中的趣味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家酒店”这个店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 “请别踩我,疼!”这则标语用了夸张的手法。
C.“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这则公益广告用了比喻的手法。
D.“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格言用了联想的手法。
10.下面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2)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
(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4)他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①语言描写 ②心理活动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11.积累
(1)古诗中有景,那是“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的塞外风光;古文中有情,情在“子期死,_______________,乃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的破琴绝弦之中。
(2)自古以来,表达深厚友情的诗句很多,如: , 。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本模块的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一)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2到19题(19分=12+3+4)
刷脸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人脸识别?
常见的生物识别方式是指纹识别,但指纹容易留下痕迹被他人复制,而且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较高。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更安全、有效的身份认证“密码”。(正北方网2017.02.27)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搜狐新闻2015.03.02)
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相对于指纹识别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 (?http:?/??/?www.chinabgao.com?/?report?/?c_sensor?/??)采集指纹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识别人脸的技术》刘 露)
刷脸时代来了
曾经我们调侃:“没带钱怎么吃饭?”“你和老板那么熟,刷个脸呗。”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刷脸”时代,正在快步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刷脸支付;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坐动车或飞机,刷脸进站;办社保或取现金,还是刷脸……
刷脸时代,意味着你所有的个人信息、财产情况,包括身份证、银行卡、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等,都跟你的脸蛋绑定了。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福州市民应该不会陌生。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虽然你的屁股上并没有类似汽车号牌的东西,警察叔叔还是会准确无误地把你从茫茫人海中给揪出来,你的姓名、籍贯等将会被曝光(当然为了保护你的隐私,一些要素会被屏蔽)。为了逃避罚单,你戴上特大号的黑墨镜,大热天捂个大口罩,有用吗?好像也没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蛋面积的2/3,人脸识别机器还能一样把你认出来。(《福建日报》2017.09.08)
教你三招,掌握“刷脸支付”新姿势
第一步,当然是开通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打开支付宝,在搜索页面输入“刷脸支付”,然后选择“立即开通”。
第二步,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
第三步,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首次使用绑定后,下次就可以直接操作二三步啦。(电商在线 2017.09.02)
12.“人脸识别”又称( )
A.生物识别 B. 刷脸技术 C. 指纹识别 D.图像识别
13.和“指纹识别”相比,“刷脸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对清洁度要求低 B.对干燥度要求低
C.更加安全和有效 D.操作起来更容易
14.“曾经我们调侃:没带钱怎么吃饭?”“你和老板那么熟,刷个脸呗。”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如今正在变成现实。”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埋下伏笔,点明主旨 B.突出主题,强调观点
C.转移话题,引出观点 D.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15.第二则材料提到闯红灯被抓拍的例子,目的是为了( )
A.突出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B.提醒市民遵守交通规则
C.强调刷脸技术无处不在
D.告诉大家不能耍小心机
16.结合文本,关于“刷脸技术”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刷脸技术”目前已完全覆盖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B.闯红灯时戴上特大号的黑墨镜还是无法逃避罚单。
C.刷脸技术因为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淘汰了指纹识别。
D.刷脸支付首次使用绑定之后第二次使用仍需绑定。
17.小明首次到餐厅就餐买单时,用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步骤是( )
A.开通支付宝“刷脸支付”—选择“支付宝刷脸付”—进行人脸识别—输入绑定的手机号—确认无误后支付
B.开通支付宝“刷脸支付”—进行人脸识别—输入绑定的手机号—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确认无误后支付
C.输入绑定的手机号—开通支付宝“刷脸支付”—进行人脸识别——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确认无误后支付
D.输入绑定的手机号—开通支付宝“刷脸支付”—选择“支付宝刷脸付”—进行人脸识别—确认无误后支付
18.人脸识别技术和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优势?(请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三点)
答:
19.“刷脸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请举出两个例子)
答:
(二)阅读文学性文本,完成20-27题。(19分=12+3+4)
藏羚羊的跪拜
王宗仁
①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⑩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20.文中造成藏羚羊等“凤毛麟角”的原因是( )
A.可可西里自然条件恶劣 B.藏北无人区没人能喂食
C.枪杀乱逮动物的行为多 D.猎人用它们救济朝圣者
21.“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对“双眼一闭”分析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
A.写出老猎人的毫不犹豫,体现了他杀生的动作之快。
B.写出老猎人的于心不忍,体现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C.写出老猎人的欣喜之情,体现了他盼望猎物的迫切。
D.写出老猎人的疑惑不解,体现了他犹豫不决的心理。
22.“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这里的“情景”具体指的是( )
A.藏羚羊以跪拜的姿势向他求饶 B.藏羚羊两行泪迹仍清晰地留着
C.他夜里躺在地铺上却难以入眠 D.他的双手不知为何一直颤抖着
23.“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关于本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说法恰当的是( )
A.引用俗语,为藏羚羊的跪拜做铺垫 B.总结上文,交代藏羚羊跪拜的原因
C.承上启下,写出藏羚羊深深的母爱 D.前后照应,说明动物都是通人性的
24.面对藏羚羊的跪拜,老猎人的心理产生了怎样复杂的变化?( )
A.矛盾——心软——震惊——疑惑——悔恨
B.震惊——矛盾——心软——疑惑——悔恨
C.心软——矛盾——疑惑——震惊——悔恨
D.疑惑——矛盾——不安——心软——悔恨
25.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叉子枪的原因是( )
A.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他不再以打猎维持生计
B.他的双手一直在颤抖,没有力气来持枪打猎
C.他已经决定离开藏北草原,不方便带走猎枪
D.藏羚羊的母爱给他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悔恨
26. 本文的主人公是藏羚羊,文中的第二、三小段却都在描写老猎人,这样会不会显得多余? ? 请你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答:
2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像,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请结合老猎人的动作、心理、神态等来描写,100字左右)
答: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35分=5+30)
28.根据下列材料,为六年(1)班写一份邀请书。
时间:2017年12月29日下午3点—5点 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内容:亲子趣味运动会 邀请对象:六年(1)班学生家长
注意事项:
(1)请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2)听从裁判的安排,注意安全。
29.任选一题,完成习作。(30分)
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给予我们帮助时,我们感到温暖;取得成功时,我们感到心花怒放;享受亲情时,我们感到幸福;做错事情时,我们感到懊悔……不同的时刻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启示。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
⑵大千世界就像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四季更替,花开花落,或者对某一件东西由厌恶到喜欢……这些都是变化,请你以“变”为话题开始习作吧!题目自拟。
注意把事情写具体,重点突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450字以上。
附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5分,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一格1分)
1.D 2.B 3.A 4.C 5.D 6.D 7.A 8.C 9.C 1O.D
11.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贝多芬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共38分)
(一)12.B 13.C 14.D 15.A 16.B 17.A
18.答:1.更加安全有效;2.具有自然性;3.不被被测个体察觉,不易被欺骗;4.具有非接触式特点,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9.答:可以用在:
1.学校安全保障方面,可以防止陌生人随意进入校园,提高校园的安全性;
2.可以用在公交车缴费上,避免有时忘记带零钱的困扰;
(言之有理即可)
(二)20.C 21.B 22.A 23.A 24.C 25.D
26.答:1.不多余。(1分)这些关于当时可可西里环境的介绍和关于老猎人的描写,都与第四小节中的第一句话有关--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如果没有这些铺垫,后文中老猎人的表现就显得不太可信了。(2分)
27.要求:能够结合老人的变化,适当地加入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描写,做到文从字顺即可。
设计说明:
夯实语文素养基础 注重提高运用能力
本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题量适中,切实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双基为本,关注过程
以双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读音、字形、释义、标点符号、成语运用等,设计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联系实际,迁移运用
题目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的题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就在身边。题目的设置大部分能根据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注重中国文字独特的人文导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的趣味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刷脸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等,这些与当下热点结合的题目设置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把语言实际运用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设计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试题,如刷脸技术的运用等,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提取的语言材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让学生经历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3.人文渗透,珍视感受
课外阅读均从阅读理解的五个维度检索、理解、评鉴、质疑、运用入手,考查学生对于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适当地设计半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阅读感受的展示,珍视学生阅读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习作二选一,均向生活开放,珍视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熟悉的、精彩的情节进行描写,学生不会无话可说。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欲望。
学校: 班级: 学生: 考号:
……………………密………………封………………线………………内………………不………………答………………题………………
亲爱的同学们,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请大家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来完成这一份挑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