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致远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
课题 幽径悲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造句的含义,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2、能力目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突出中心的写作
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重、难点 1、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品味精练,含义深刻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学 法 指 导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①导语:北大的燕园有一条生长着一株古藤的幽径,这是著名学者
季羡林先生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然而就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先生却目睹
了一出践踏美的悲剧。
②作者介绍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县人,北京大学的教授,学者,作
家,著名的东方学大师,曾译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
字词,自查工具书,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北
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的一株古藤萝被毁的悲剧)
2、理解文章的思路
根据过渡句“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给我印象
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
毕竟还是一个荆刺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幽径美景;第二部分(7—10)幽径藤萝之美;第三部
分(11—最后一段)藤萝被毁的悲剧及作者的反思。
三、质疑、理解课文
1、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结合文题“幽
径悲剧”,你想知道哪些?
①幽径美在何处?
②幽径上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鲁迅又说:“悲剧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给人看势必会产生的
一定的效果,一是正视现实;二是引起思考。”同学们结合这棵美的古
藤萝被毁有什么思考?
①什么人造成了这种悲剧?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悲剧?
③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a.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
b.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
3、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怎样理解悲剧的?现在你对悲剧又是如何理解
的?总结文章加强悲剧效果的写法。
①悲剧是美的毁灭
②写出事物的惨状来
③营造出悲剧的气氛
④与美的破坏者有关
四、品析语言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细细品读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五、比较性阅读
读宗璞《紫藤萝瀑布》比较两文的异同
同:都是对藤萝这一植物的描绘来融进作者的某种感情
异:①两篇文章对藤萝的美各是怎样来描写的?
②两文所表现的主题。
六、课堂练笔
仔细观察周围的某种植物,把它描绘下来,试着融进自己的某种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