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2.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太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 )
A.火星 B.地球 C.月球 D.太阳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4.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自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C.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为“红移”现象。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D.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5.某些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 )
A.冰块 B.水 C.水蒸气 D.雪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7.在有些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主要是( )
A.钢丝能增大摩擦
B.钢丝能反射光、美观
C.钢丝容易传递热
D.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荷及时导走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9.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不带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电,这是由于( )
A.甲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甲球上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超导材料是电阻为零的材料
C.花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2.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1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年是长度单位
B.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地球绕太阳旋转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D.地球上的物体即使速度再大也飞不出地球
15.下列现象中,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B.油罐车尾部长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
17.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构成的。
18.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19.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用毛皮靠近轻小球,轻小球被排斥,则该轻小球带 电。
20.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2019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分析】根据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故A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
2.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太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 )
A.火星 B.地球 C.月球 D.太阳
【分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解答】解: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类似,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类似于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电子类似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分析】原子的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分子由原子组成;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解答】解:
A、宇宙有层次之分,但是无限大的,是由无数天体组成,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所以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所以B正确;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C错误;
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所以D是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4.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自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B.恒星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C.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为“红移”现象。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D.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宇宙的结构系统、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探索宇宙所取得的成果、谱线红移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等。
【解答】解:A、哥白尼创立的是日心说,故A错误;
B、恒星也在高速地运动,故B错误;
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故C错误;
D、现在我们认识到,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天体的结构,要注意掌握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对宇宙有深入的了解的。
5.某些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 )
A.冰块 B.水 C.水蒸气 D.雪
【分析】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解答】解:
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比较可知,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的是水蒸气。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不同状态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分析】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静电可以吸附灰尘。
【解答】解: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决此类问题关键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现象、原因,并能运用摩擦起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7.在有些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主要是( )
A.钢丝能增大摩擦
B.钢丝能反射光、美观
C.钢丝容易传递热
D.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荷及时导走
【分析】人在地毯上行走时,由于鞋底会与地毯摩擦从而会产生电荷,电荷如果不能及时导走,就会因越聚越多而容易引起火灾,所以为了防止由于摩擦起电而发生火灾,我们就需要在地毯中夹杂着一些不锈钢丝,因为不锈钢是导体,它可以把产生的电荷及时传到大地上。
【解答】解:当人在地毯上走过时,脚与地毯之间相互摩擦会使地毯带上电荷,而过多的电荷会使地毯变脏或有危险,如果加一些不锈钢丝可以将由于摩擦而使地毯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以防静电造成的危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摩擦起电的知识,选择时要根据题中所给的情境信息,然后思考应该用哪个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答】解: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不符合题意。
B、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不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9.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不带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电,这是由于( )
A.甲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乙球上
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乙球上
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甲球上
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甲球上
【分析】(1)一般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上带的正电荷和电子带的负电荷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称为中性;
(2)物体带正电,就说明多余正电荷,物体带负电,就说明多余负电荷;带电体接触时,发生转移的是只有电子,也就是负电荷。
【解答】解:质子和原子不会发生转移,发生转移的只有电子,或者酸碱盐水溶液中发生转移的是阴阳离子。
甲带的是正电,所以甲是缺少电子的,因此在和不带电的乙相互接触的时候,乙的电子会转移给甲,从而乙也缺少了电子,带上了正电。
故选:C。
【点评】注意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重要微粒,它是不会转移的,对于固体物质转移的电荷都是带负电的电子,只有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带正电的阳离子才会发生转移。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分析】(1)水遇冷会放热凝固成冰;
(2)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4)磁体能吸引磁性材料。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液体凝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磁力来解释一些现象。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超导材料是电阻为零的材料
C.花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分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2)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材料;
(3)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知道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A正确;
B、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材料,B错误;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C正确;
D、宇宙无边无际,太阳系是许多星系之一,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所以D错误。
故选:BD。
【点评】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宇宙的认识及分子动理论的掌握,都是基础性知识。
12.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所有的原子都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所有原子结构都相似;
(2)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原子;
(3)物质的不同物态是由分子的不同排列决定的,分子排列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
【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故B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分子的不同排列,分子力也不同,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轻松解题。
1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
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解答】解:A、铁铲用久了,由于与地面摩擦,质量会变小会变薄,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与手摩擦质量会变小,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被吹走了,渐渐变少了。不合题意。
D、“滴水穿石”现象说明了水改变了石头的分子结构,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此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在学习时要注意辨别。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年是长度单位
B.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地球绕太阳旋转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D.地球上的物体即使速度再大也飞不出地球
【分析】(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2)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体系,用“日心说”否定了托罗密的“地心说”。
(3)所有物质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4)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飞行器,飞行器环绕太阳、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解答】解:A、天文学中因天体之间的距离大,一般用光一年内通过的路程(即光年)作为长度单位;1光年=365×24×3600×3×108m=9.4608×1015m;故正确。
B、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错误。
C、万有引力是太阳和地球等天体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没有万有引力天体将无法相互吸引形成天体系统,而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也将不会出现。万有引力同时也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它们自身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故正确。
D、第一宇宙速度指的是最小发射速度并不是逃逸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简而言,第一速度是离开地面稳定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速度是离开地球作用范围的最小发射速度。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是第二宇宙速度。故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些天体知识和物理学识,是人们对宇宙不断探索而产生的物理知识,要有所了解。
15.下列现象中,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B.油罐车尾部长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答】解: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符合题意。
B、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人类向物质世界两极进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 电子 和 原子核 组成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组成。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夸克能不能再分人们正在研究。
【解答】解:(1)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2)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属于识记内容,是一道基础题。
17.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电子 构成的。
【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据此做出解答。
【解答】解:原子是由居于中间位置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运转的电子构成。
故答案为:电子。
【点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可顺利做出解答。
18.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物质 组成的。
【分析】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分子和原子又组成了物质。
【解答】解: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物质。
【点评】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天体,存在多种多样的物质;地球和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19.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用毛皮靠近轻小球,轻小球被排斥,则该轻小球带 正 电。
【分析】根据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析静电除尘的原理。人们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解答】解: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因此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用毛皮靠近轻小球,轻小球被排斥,则该轻小球带正电。
故答案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正。
【点评】(1)记住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2)排斥的物体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20.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 带电 。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不带电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分析】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解答】解: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带电后能吸引灰尘;
如图,两次用带有不同电荷的带电棒靠近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均发生了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气球不可能两次带不同电荷,因此,气球一定不带电。
故答案为:带电;不带电。
【点评】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带电体的性质,结合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利用题目中告诉的信息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