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思考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上述三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思考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周恩来
(1949-1958) 陈毅
(1958-1972)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吴学谦
(1982-1988) 钱其琛
(1988-1998) 唐家璇
(1998-2003) 李肇星
(2003-2007)杨洁篪
(2007-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个阶段:
Ⅰ 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Ⅲ 改革开放后——重大调整、日趋灵活1949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1950
打破封锁的实践1953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1955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和外交原则、方针1、建国后的外交形势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和外交原则、方针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1、建国后的外交形势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不利:有利: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历史资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毛泽东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 《共同纲领》2、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阅读史料:探究一: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就这些问题说说你的看法。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帝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⑴“一边倒”方针必要性:⑵影响:①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②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③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后来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从目的看: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从国家性质看:中苏同是社会主义国家⑶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外交成就1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思考: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A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B、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阅读思考: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外交成就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国际: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特点包容性:
它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或经济关系。开放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其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探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三大政策”有何区别?(1)从目的上看:
(2)从内容上看:
(3)从影响上看:
三’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则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和’超越了三’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小线索一个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两个阵营:姓社还是姓资
三个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四个成就:建交17国;提出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外交成就3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外交成就4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本来,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如同苏联所提出的召开国际会议谋求解决的议案,请求会议加以讨论……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求同存异"方针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②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③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提出原因:
含义:
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是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是新中国外交的成功展示,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小结:背景 政策 成就 特点 问题探究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外交成就?3 、卓越的外交家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就的原因:1、国际原因2、国内原因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英明的外交决策 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回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问时说:“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
?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对于中国,一寸领土比生命更有价值。”
?六十年代初,由于大陆经济困难,台湾觉得有机可乘,积极准备反攻大陆,周总理指示我方代表对美国警告:“如果台湾胆敢反攻大陆,反攻大陆之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之日!”
?小平同志:“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2004年3月24日,沙祖康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面对美国在大会上抛出的反华提案,沙祖康奋起反击,即兴用英文答辩:“我们想免费买点镜子送给你。”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美国的军费占全世界军费总额的一半,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或8倍,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安静!”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林松添在接受专访谈到目前利比里亚局势很危险,美国大使、联利团最高长官等人都有贴身保镖、防弹车,你是否也有保镖时,转身指着身边的五星红旗说:“这就是我的保镖!”
有台湾记者问李肇星:"如果有机会当面对陈水扁讲话,你最想和他讲什么?"李肇星立即非常气愤的回答:"我凭什么当面对他讲话,他是谁?“
李肇星被记者问到台湾领导人陈水扁汲及贪污的问题时说:"省级干部贪污不归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