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专题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筹备工作: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背景:①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②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2)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3)内容: A、选举——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C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筹备工作:3、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间:1949、10、1
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政府施政方针——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作用:两次会议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开国大典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筹备工作:4、成立的意义——奠定基石3、开国大典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国内意义——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2)国际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力量。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内容——奠定基石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最高立法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监督权练习:P69材料与阅读思考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阅读教材,了解
一届人大有哪些
重要内容?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组织上:法律上:工作上:全国人大在中央国家权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机关处在从属、被领导的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和产生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它监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2、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继续存在: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新的阶段:合作的方针和主要形式角色: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党,参政议政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年)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据此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广泛听取了政协委员意见后,于刚刚结束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热点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物。
2、原因:①统一的多民族长期存在
②近代以来,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和命运③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大杂居
小聚居汉族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物。
2、原因:3、意义:P68①统一的多民族长期存在
②近代以来,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和命运③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一次典礼:二个法律:四次会议:三大制度:开国大典《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一届人大、
二届政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