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4 20: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2.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复习回顾:BA3、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5.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宦官专权ACB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的建立。
2. 掌握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对历史影响。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周大将、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1.宋朝的建立黄袍加身赵匡胤 (927年-976年):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身军人家庭。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受周世宗柴荣器重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
掌管殿前禁军。
周恭帝即位后不久,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
被拥立为帝。
国号“宋”,称“北宋”。1.宋朝的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时间:960年
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政权:北宋
都城:开封
方式:兵变()赵匡胤手下大将石守信(928—984年) 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将领。 王全斌
(908年—976年),
并州太原人。 北宋名将

高怀德
(926—982年)
常山真定人
(今河北正定)
潘美(925年-991年)大名府人曹彬(931年-999年),真定灵寿(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但并没有统一全国。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统一全国。完成了局部的统一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宋太祖赵匡胤
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他自己本身也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和地方官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方面: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2.政治方面:在地方
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某知州 某通判 某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相权大大被削弱)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我很高兴!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三年一换转运使归纳整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VS唐朝武将宋代文臣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重文轻武三、重文轻武的政策2:措施?1、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人统兵,
武将受限 1、 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重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三、重文轻武的政策宋真宗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重武轻文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看32页拓展阅读:了解北宋政策弊端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消极影响: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四、课堂小结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答:宋朝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官地位高,待遇丰厚,掌握军政大权;
武将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1、拍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
2、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宋太祖设通判来制衡知州。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基础巩固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D、宰相制度?ABB基础巩固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
8、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基础巩固CAD巩固提升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
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
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名字:李世民 赵匡胤
(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