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鲁滨孙漂流记》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鲁滨孙漂流记》课件(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5 12: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第四单元 15 《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诞生于商人的家庭,1731年4月26日在穷困中去世。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一个骑士的回忆》等。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重点)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一字多音同音字词读写错混提示1.“梗概”的“梗”字读“gěng”,不读“gèng”;“差不多”的“差”字读“chà”,不读“chā”。
2.“畏惧”的“畏”下面不要多一撇“惧”方框里共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新词解释斫:用刀斧砍。
梗概:大略的内容。
畜养:饲养动物。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寻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本文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安息日:据《圣经》记载,上帝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完工休息。犹太教尊这天为圣日,名叫安息目。天涯海角:涯:边际。天的边际,海的角落。形容极遥远偏僻的地方。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近反义词近义词:
救援——援助 寂寞——孤独
畏惧——害怕 叛乱——叛变
停泊——停靠 希望——盼望反义词:
寂寞——热闹 叛乱——安定
喜欢——讨厌 野蛮——文明
愉快——痛苦 猜想——断定词义辨析 猜想——猜测 课文解读梗(gěng)概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wèi)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句解:这句话既是介绍鲁滨孙,又为全文作了铺垫: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冒险精神,这是鲁滨孙能够在荒岛上生存达20多年的直接原因。]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wéi)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句解:这里运用疑问句,说明他的生存遇到困难和挑战。]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鲁滨孙,交代他流落荒岛的原因。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句解:鲁滨孙从船上找到了一些可以吃的和用的东西,并带回一条狗,两只猫,成为他生存下去的希望。]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句解:这句话是说鲁滨孙虽然在破船里拾到了很多钱,但是钱再多也无法帮助鲁滨孙解决在这孤岛上遇到的困难,说明金钱并非万能。]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lòu)的帐篷。[句解:鲁滨孙在选择容身之地时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有水源、有树阴、防野兽,再次体现了鲁滨孙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①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
养。②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句解:在恐惧中考虑怎样对付野人,说明鲁滨孙没有被危险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战胜危难。]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④“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句解:“淡忘”,充分体现了当时鲁滨孙已能适应岛上生活。]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凭借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生活的情形。 有一天清晨,鲁滨孙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
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孙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句解:“半年后”“终于”说明时间长,英国距这儿很远,这也是鲁滨孙留在这儿二十多年的客观原因。]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鲁滨孙和“星期五”救了船长,船长带他们回到了英国。精彩片段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所以我要把它的经过从头至尾,按着次序记下去。⑤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9月30日。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wěi)9度22分。[句解:说明鲁滨孙很细心,能借助自然现象推测自己身处的时间和空间。]大约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我忽然想到,既然缺乏书、笔和墨水,我一定会忘记计算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为了防止这样,我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上刻上这几个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我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个方柱的两边,我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zhuó)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一个再大一倍的斫痕。这样,我就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年月日了。[句解:体现了鲁滨孙的智慧:重视时间,做事有计划。]
段析:第1、2自然段写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痕记时间。
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在我历次从船上搬下来的许多东西中间,我还弄到了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我却忘记把它们一一记下来。[句解:“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表明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利于生存的东西是多么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笔、墨水、纸,船主、大副、炮手和木匠的几包东西,三四个罗盘,一些数学仪器,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之类。⑥这些东西,我当时也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同时,我又找到了三本很好的《圣经》,它们是随着我的英国货物一起运来的;在我上船的时候,我曾把它们装在我的行李里面。此外,还有几本葡萄牙文图书,其中有两三本祈祷书和几本别的书,我都把它们小心地保存起来。同时还有一件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船上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关于它们的历史,我下面还要谈到。我把两只猫都带到岸上;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泅(qiú)到岸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句解:“并不想……也不想……只想……”表明鲁滨孙在孤岛上的生活极度寂寞,他渴望与这条狗交流,但这是办不到的。]自从我找到笔、墨水和纸以后,我用得非常节省。事实证明,如果有墨水,我就可以把事情记得非常清楚;如果墨水用完了,我就记不成了,因为我想不出任何方法制造墨水。[句解:“如果……就……”表明荒岛上日用品很缺乏。]
段析:写鲁滨孙从船上得到不少东西,心理得到了一丝安慰。 这使我想到,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句解:这句话突出“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暗示当时鲁滨孙遇到的困难巨大。]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
段析:写鲁滨孙虽然从船上得到一些东西,但缺的东西仍然很多。 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⑦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容易搬运,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作为打桩的工具,我起初找了一块很重的木头,后来才想到用一根起货用的铁棒。可是,用虽用了,打木桩的工作还是非常辛苦,非常麻烦。⑧[句解:突出鲁滨孙有恒心有毅力,在缺少工具的情况下仍能坚持下来修建木栅栏围墙。这段话使鲁滨孙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段析:写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鲁滨孙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才建起木栅栏围墙。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况且,如果这件工作做完了,我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罢了——这是我每天都要做的。⑨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 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记下来。我这样做,为的不是留给后来的人看(因为我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儿心中的苦闷罢了。[句解:写出了鲁滨孙记录自己经历的目的。]我的理智现在已经能够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因此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并按照商业簿(bù)记上“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句解: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孙不再沉迷于忧郁和寂寞中了,他已经开始理性地面对现实,在逆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坏处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句解:这是鲁滨孙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的总结。五个“没有”给人以绝望的感觉。]好处
但我还活着,没有像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
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地把船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
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句解:一连几个“但”,写出了鲁滨孙在困境中看到
的希望,说明他是不幸中的万幸者,表明了他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
段析:写鲁滨孙对眼前的形势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⑩[句解: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段析:写鲁滨孙在逆境中自我安慰,总结经验教训。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鲁滨孙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开始乐观地对待生活。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是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写作的。200多年前,苏格兰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1704年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回到苏格兰后,塞尔柯克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知识链接释疑解惑①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鲁滨孙在荒岛上搭起简陋的房屋,等待过往船只的救援。②第6、7自然段中的“畜养”和“圈养”有什么区别?在文中指什么?
畜养是饲养动物的意思。圈养是把动物放在圈里饲养。本文指鲁滨孙把山羊放在圈里饲养。圈养说明动物比较多了。③鲁滨孙救了野人,为什么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原著中提到鲁滨孙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这个名字,与鲁滨孙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来记录年月日等所以用时间给野人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④鲁滨孙“教化‘星期五’”,“教化”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教化,是指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文中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话和学习文明人的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⑤第一句话,概括了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什么心情?这对他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而寂寞的。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能否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更好地战胜这些困难。⑥从这一句中我们了解到鲁滨孙从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包括“笔、墨水、纸”,但他还要用斫痕的方法记录日期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鲁滨孙从船上搬下来一些“笔、墨水、纸”,但是毕竟有限,不能满足鲁滨孙记录日期的需求。鲁滨孙并不能预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脱离孤岛,“笔、墨水、纸”显得十分缺乏。⑦鲁滨孙费了一整年的工夫做栅栏,说明了什么?
一整年的工夫才做完木栅栏围墙,可以看出在缺乏工具的情况下,劳作起来十分艰难,也说明了鲁滨孙具有顽强的毅力。⑧这一段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很多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要去完成它是很困难的,甚至有些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借助外在的力量、借助工具去做到。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借助外力、借助工具来帮助自己、发展自己的意识。此外,我们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做好、做完每一件事,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迎难而上,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它,战胜它,做生活中的强者。⑨这段话表明了鲁滨孙什么样的心理?
这段话是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也的确如此,在荒岛上要是没有什么事情做,那就会更加无聊。所以他要说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也不必介意。这表明鲁滨孙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境变得平和起来,接受了要在岛上继续生活的现实。⑩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话可以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不幸”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两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文章记叙了鲁滨孙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经过,表现了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敢于战胜困难、不畏艰险、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梗概介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精炼。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对《鲁滨孙漂流记》这篇长篇小说进行的梗概介绍。作者抓住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主要情节加以概括介绍,使读者对整部小说有了大体的了解。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鲁滨孙没有绝望和妥协,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传奇。阳光总在风雨后!鲁滨孙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挫折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受了伤,不哭泣。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心态乐观,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课内:
救援 淡忘 忧郁 起初 苦闷 消极
与世隔绝 闻所未闻 天涯海角课外:
表示意志顽强的名言: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亨利·门肯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