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校学案】历史: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名校学案】历史: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2-26 1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知识梳理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地位、发展与特征
(1)地位: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发展:① 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特征: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②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冶金
(1)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③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3)炼钢:南北朝的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
(1)出现: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发展:东汉时已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④ 。
4.丝织
(1)出现: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发展:商朝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时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时期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⑤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⑥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内容:民间手工业包括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主,作为农产的副业。主要用来① 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② 消费的产品。
2.演变与发展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发展;魏晋南北朝受摧残;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2)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③ 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3)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④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4)⑤ 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
2.外传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通过①“ ”远销亚洲、欧洲。
(2)唐朝起,中国② 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③ ,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④ 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4)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3.影响:从⑤ 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重点突破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各自在社会中的地位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在社会中的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使用的生活用品。在资金、人才、技术和经营规模上占绝对优势。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
2.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2)官营手工业的压制;(3)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共存。主要有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三种形式。
(5)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8)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典例解析]
[例1](2009年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中的手工业的发展中的三种手工业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他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由于江宁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因此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答案:B
[例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先冶炼的金属是铁
解析:在铁器出现之前,是青铜器。而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在冶炼青铜时不是简单地将铜、锡、铅合炼,而采用先分别炼出纯铜、纯锡、纯铅,然后再按一定比例合炼。答案:D。
[例3](2006年上海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方鼎内壁刻有小篆”,联系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的史实,以及这一史实又晚于玉面人的年代和青铜器的创制及使用朝代,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
[例4] (2005年上海3)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是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解析:题干中的三星堆遗址是迷惑考生的内容,实际上真正要考查的信息是“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商周时期。答案:B。
[例5](2006年广东2)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给定了丰富的信息:“青铜”“铁质”“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据教材基础知识和“最早可能”,排除A、B两项,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农具,而铁更有可能用于兵器。答案:C。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③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的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
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5.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
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
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
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
6.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新技术容易推广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8.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③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冶铜技术的掌握,最迟不晚于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使用和冶炼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铸铁的国家 B.春秋晚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器
C.南北朝时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D.明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11.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华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代
C.秦汉时代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2.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
1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14.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2008年济宁)反映了3-5世纪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的是
A.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
C.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D.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16.中国古代瓷器和丝织品的图案和画面普遍有吉祥的寓意,这表明
A.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古代的人们封建迷信意识浓厚
C.中国人普遍有较高的艺术素质 D.人们对封建黑暗统治强烈不满
17.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为后来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
19.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
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
20.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1.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早在西汉时中国瓷器生产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B.景德镇在元代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已能烧制多种彩瓷
C.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并且已经输往国外
D.明清时期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广销亚非欧
23.宋代制瓷业 有五大名窑,其中生产冰裂纹瓷器的是
A.越窑 B.邢窑 C.景德镇 D.哥窑
24.(2007年惠州)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青花瓷④五彩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25.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的丝织出现在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材料二: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海樽山俎,咸萃于斯,盖以山国之险,兼都会之雄也。……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其不趋之如骛.
材料三: 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浙江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锈,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景德镇以及景德镇瓷器的有关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27.(09年江苏卷)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28.“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盛赞中国的瓷器。请结合史实简要叙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瓷器能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①夏、商、西周,②大作坊生产,③商周时代,④瓷都,⑤织造局,⑥缎;
二、①交纳赋税,②民间,③棉纺织,④官营手工业,⑤明朝中后;
三、①丝绸之路,②瓷器,③海上丝绸之路,④明代,⑤17。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A 7.D 8.D 9.D 10.D 11.B 12.D 13.B 14.C 15.C 16.A 17.D 18.B 19.A 20.D 21.C 22.C 23.D 24.B 25.B
二、材料解析题
26.(1)景德镇因宋景德年间承造进贡御用瓷器而知名;(2)景德镇的兴起与当地的瓷土资源有密切的关系;(3)景德镇到明代,已有"瓷都"之名,四方瓷器工匠纷纷集中于此;(4)景德镇瓷器业发展到明代,为全国之冠,享誉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所造,皆不能与之比拟.(5)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也不断进步,形成了以景德镇等为代表的一批手工业专业生产区域。
27.(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8.发展概况: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烧制出了原始瓷器;到东汉,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比较有名的是景德镇瓷窑;元代能烧制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代中后期,能烧制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尤为著名;清代发明了珐琅瓷。原因:①制瓷工艺先进,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身。②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富有东方民族色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