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传统经济结构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从《天仙配》的唱词中反映出古代怎样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1)传统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2)特点:
① 以家庭为单位
② 耕织结合(男耕女织)
③ 自给自足
福贵
喜儿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
1846年时人记载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
(年平均值) 5000
(年平均值)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以上材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何解体?有何表现?
原因:外国商品冲击
①耕织分离
②自给减少
(农产品商品化)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三)影响
188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53万担。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①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福贵
鸦片战后,洋布大行,物美价廉,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料,特别是生丝和茶叶,… …在利润的驱使下,农民纷纷种茶,种桑养蚕,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曹中原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晚清四大买办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
——王韬《瀛瑌杂志》
唐廷枢
徐 润
郑观应
席正甫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传统经济结构
(1)传统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2)特点:
① 以家庭为单位
② 耕织结合(男耕女织)
③ 自给自足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
(1)经济结构的变化: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冲击
①耕织分离
②自给减少(农产品商品化)
(2)原因:
(3)表现:
(三)影响:
①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沦为了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出现了买办阶层
告示
上海轮船招商局现招聘技工数名,先到先得,待遇优厚,薪酬面议。
福贵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太
平
天
国
英法联军
天京
北京
天津
(一)背景:
内忧外患
洪秀全
“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起义军),可以勤远略。 ”
(二)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自强”“求富”)
曾国藩
(三)代表人物:
奕訢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四)成就:
福州
安庆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天津
上海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①创办军事工业
天津
汉阳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李鸿章
沈葆桢
左宗棠
④培养人才
京师同文馆
(1861年)
1872年留美幼童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为何洋务运动经历短暂的三十余载后就走向了破产,未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五)评价:
局限性:
未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只学习西方技术
未触动封建制度
(失败根本原因)
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厂房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不久,曾国藩托人从美国买来100多台机器,全部拨给了江南制造总局。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进步性: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上海轮船招商局总部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开平煤矿——我国最早的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京师同文馆
工业近代化
国防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③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二、洋务运动
(一)背景:
内忧外患
(二)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自强”“求富”)
(三)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四)成就: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培养人才
(五)评价:
局限性:
未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进步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③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这要从1876的除夕说起。福贵到舅舅张老汉家过年,吃完团圆饭后,舅舅一家开始谋划来年建一个纺纱厂。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张老汉
(大地主)
张老大
(打理家族事务)
张老二
(经商、买办)
张老三
(嘉兴县令)
地主
商人
官僚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
爹,这些年我们从乡下收购的棉花是越来越少,大多数都被洋人打劫了,棉布也竞争不过满大街的洋布,生意大不如从前了。
是呀,我也正想琢磨个好路子挣钱,你们有什么好想法?
爹,你看租界里那洋人的厂子一冒烟,银子就哗哗地赚!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背景: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从张老汉父子的对话中,反映出民族工业是在何种背景之下产生的?
这都可以向洋人买啊。报纸上早就登了,李鸿章大人的江南制造总局,还有富贵工作的轮船招商局,都是从洋人那里买的机器设备。
好!咱也学学李大人一样办个工厂,给国人也长长志气!
③洋务企业的诱导
可是咱一没设备,二不懂技术,怎么办厂啊?
(2)代表企业:
天津
上海
广东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二)初步发展
(1895年—1912年)
1895年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还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1)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原因?
时间:
1895年
地点:
江苏南通
人物:
张謇
工厂:
大生纱厂
江苏南通
②实业救国的热潮
时间:
1906年
地点:
唐山
人物:
工厂:
唐山
周学熙
启新洋灰公司
时间:
1901年
地点:
江苏无锡
人物:
荣宗敬
荣德生
工厂:
保兴面粉厂
“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
江苏无锡
在选址建厂时,张老汉饱受地痞恶霸与地方官府的刁难,当地人说建工厂会破坏了当地“风水”,对他百般阻挠。老汉用了250两贿赂当地大官,厂子才顺利开张,还获得了免税三年,专利十五年的特殊待遇。
张老汉苦苦寻找多位外国技师,都无法得到真正的技术。而同行外商的排挤,也让老汉的工厂举步维艰。
什么导致了张老汉的办厂生涯一波三折,举步维艰?
(2)发展阻碍:
①封建思想和政府的阻挠
②列强的排挤
(鸦片战争后)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
(1)背景: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诱导
(2)代表企业:
①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②实业救国的热潮
(2)发展阻碍:
①封建思想和政府的阻挠
②列强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