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5 11:18: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 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现象。
2. 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
3.变异一般分为 和 两种形式,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是 。
4.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 之父。
5.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的 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6.新型草莓是科研人员利用 的方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
7.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 也可能产生变异。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是个别存在的。 ( )
2.所有的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 )
3.亲代的外貌、行为、习性及其他优良特征可以在子代重现,甚至酷似亲代。( )
4.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
5.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 )
6.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 )
7.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也是高个的。 ( )
8.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 )
9.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
1.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说的是( )
A.遗传现象 B.自然现象 C.变异现象 D.神话现象
2.花猫妈妈生了一只黑猫和三只花猫,则猫爸爸可能是( )
A.花猫 B.黑猫 C.白猫 D.灰猫
3.生物遗传规律是孟德尔研究( )杂交实验时提出的。
A.豌豆 B.黄豆 C.绿豆 D.水稻
4.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

A.高茎豌豆 B.水稻 C.太空椒 D.四叶草
5. 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同卵双胞胎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C.玉米由于水肥充足长得穗大粒足 D.高茎豌豆的种子长成矮茎豌豆
6.下列谚语中是对变异现象进行描述的是( )
A.有其父必有其子 B.天下乌鸦一般黑
C.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遗传的是( )。
A.头脑中的知识 B.眼皮的单双 C.先天性近视 D.性格、脾气
8.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9.下列品种中不属于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是( )。
A.无籽西瓜 B.太空椒 C.金鱼 D.瘦肉型猪
10.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有害的 B.都是有益的
C.既无害也无益 D.既有害又有益
四、连线题。(共8分)
将下列情况与其是否能遗传给后代进行连线:
怀孕的时候妈妈把头发染成了红色
先天性的高度近视 可遗传
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身体残疾 不可遗传
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


五、简答题。(共12分)
1. 请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各写三个)
遗传:①


变异:①


2. 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























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遗传、变异 2.袁隆平 3.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4.遗传学 5.鲫鱼 6.人工变异 7.生物体自身
二、我会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C 7.A 8.C 9.C 10.D
四、连线题。
怀孕的时候妈妈把头发染成了红色
先天性的高度近视 可遗传
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身体残疾 不可遗传
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
五、简答题。
1. 遗传: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虎父无犬子。
变异: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②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③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2. 利:促进物种有更适应环境的的能力,促进物种的进化和演变,增加物种新特性。
弊:生物变异可能会引起生物畸形,不适应生活环境,导致被淘汰,变异产生的新物种可能危害现有的物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县、市) 学校名称: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3 页)


1 2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