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5 11: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在成为职业皇帝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他建立的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他作为一位武侠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程导入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1、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2、宋太祖是如何强化兵权的?
3、宋太祖是如何削弱相权的?
4、宋太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史称:
北宋的建立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宋太祖




互动探(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北 宋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北 宋
东京


















开封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唐朝疆域
北宋疆域
局部统一




互动探(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论从史出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研读史料,想想宋太祖在担心什么呢?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之子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成德、天平军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枢密副使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0-960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个个短命。
材料:“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
论从史出
赵普给宋太祖的建议是什么?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能领兵不能调兵)
二、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枢密院(能调兵不能领兵)
三、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A驻防地
B驻防地
C驻防地
强化中央集权
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皇 帝
三司
枢密院
财政
军权
中书门下
宰相
若干副相
强化中央集权
地方权力
一、派文臣担任知州;

二、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三、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影 响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皇 帝
中央集权
强化君权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我们是个摆设?!真悲剧!
宋将领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一、文官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待遇高于武官。
二、武将受牵制,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
“从宋太宗起文臣成为宰相和正副枢密使得主要人选,宋太宗一朝,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
——赵毅《中国古代史》




互动探究(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注重文教,广开科举
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读书风气浓厚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小组讨论:评价北宋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利:
弊:
冗官、冗兵、冗费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

收回兵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权力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小结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课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