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2:光现象
一、单选题
1.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3.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4.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人向平面镜靠近?????????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5.光的有关现象在生活是常见的,下列对于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①是因为光的折射,水中“筷子”(侧面看)是水中筷子的放大、正立的虚像??????????
B.?②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墙上“手影”是手经过小孔所成的实像C.?③是因为光的反射,“彩虹”是太阳光发生色散后的单色光排列??????????
D.?④是因为光的反射,“倒影”是白鹤在水面成等大、倒立的虚像
6.清明节,平静的西湖水面上有数只鸟俯冲嬉戏。下列关于鸟在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鸟是等大的实像 B.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鸟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倒影变大 D.若湖水深 3 米,鸟与水中倒影距离为 6 米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8.(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下。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D 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
9.(2017?嘉兴)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10.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 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 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
1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
12.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3.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4.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边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
二、填空题
15.上联“树影横江,鱼戏枝头鸦宿浪”;下联“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此对联妙趣横生,意境深远,包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
(1)上联中的树影、鱼、枝头、鸦,属于虚像的有________;
(2)下联中的“山色倒海”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
16.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16题图 17题图
17.李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5米,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米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李科靠近镜子,则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小明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表演“蜡烛在水中燃烧”的魔术时,把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竖放一根蜡烛,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点燃蜡烛,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
(1)要使该魔术现象要明显,最好在较________(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水中的“蜡烛”是由前方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 (选填)。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三、实验探究题
19.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____。
(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__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___(填“亮”或“暗”)。
(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________。
20.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21.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度。
(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青蛙坐在井底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空。
【解答】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进口的两边的端点连接成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的范围即是青蛙能够看到的范围; B的光线传播的方向错误;C和D光线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并且D的传播方向也错误; 故答案为:A。
2. D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透明介质中,光线会发生弯曲。
【解答】 ①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②可知,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会发生弯曲,由③可知,光在水和海波的混合均匀的介质中,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3.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和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的目的是使成像能够与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重合,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较暗的环境中像能够更加的清晰,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B一侧无法观察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的长短发生改变,像的大小要明显小于物的大小,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A
解析: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镜子里的影像就叫平面镜成像,经常被缩写为镜像。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解答】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是光的反射导致的,所以改变像的位置,只能通过改变物体的位置才可以;所以移动玩具鸟可以改变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A。
5.A
解析:1)光在穿过不同物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弯折现象,叫光的折射。透过一些透时物体看到的像一般是些虚像;(2)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面会出现阴影区,阴影的轮廓是物体的形状,叫影子;(3)彩虹是雨后空气中的水汽分布不均匀,当光透过时出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4)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物体反射形成的像,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解答】A、①是因为光的折射,水中“筷子”(侧面看)是水中筷子的放大、正立的虚像,从侧面看圆形的杯子类似于凸透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所以看到水中筷子成放大、正立的虚像,A正确;B、②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墙上“手影”是手经过小孔所成的实像,墙上“手影”是光被挡住后形成的影子,B错误;C、③是因为光的反射,“彩虹”是太阳光发生色散后的单色光排列,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错误;D、④是因为光的反射,“倒影”是白鹤在水面成等大、倒立的虚像,“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性质是等大、正立的虚像,D错误。故选A
6. B
解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鸟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鸟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倒影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而与湖水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 D
解析: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倒影是光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等大虚像,成像原理遵循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解答】A、彩虹是光的色散;故A错误;B、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D、漫反射可以实现从不同的地方看到物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
8. C
解析:平面镜会成等大的虚像,根据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判定成像的情况;根据平面镜的位置判定能否看到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人在b、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1,故B正确;
C、在c点时,c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2,n=0,;故C错误;
D、在f点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
故选:C.
9. 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掌握情况,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
【解答】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因此作出光路图,光线从发亮的灯泡发出,照射到为发光的灯泡,反射进人的眼睛。
故选D
10.B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解答】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 , 入射点分别是O1、O2 , 画出法线O1N1、O2N2 ,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 , ;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D
解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推测出MM’是界面,界面的右边是玻璃。所以入射角等于60°,折射角等于40°,反射角等于60°。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2.C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的性质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A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A.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A符合题意。B.光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C不符合题意。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4. C
解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某同学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放在B中心处的字反射的光线经半球体向外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人看到的位置是字的真实位置,对于立方体而言,是B斜向于A,故会发生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5.(1)树影、鱼、枝头、鸦(2)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或平面镜成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要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物体的光照到水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在水中形成物体的虚像;雨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光沿直线传播,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被挡住,会在它的后面形成一个阴影区域,也就是影子。
【解答】(1)树影、枝头、鸦属于影子,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鱼的虚像;
(2)下联中山色是经水面发生反射后,看到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1)树影、鱼、枝头、鸦;(2)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或平面镜成像)。
16. 倒立;变大;不变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个应用,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顶部塑料薄膜到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大小无关。
【解答】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满足, 故;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你的大小会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故答案为:倒立;变大;不变。
17.仍能;不变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等大、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成虚像,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5米,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木板不能挡住镜中所成的像。故答案为:仍能;不变
18.(1)暗(2)D
解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解答】(1)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2)魔术中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蜡烛通过玻璃板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暗;(2)D
三、实验探究题
19. (1)A(2)菱;暗(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2)小孔与光屏比较近的时候,不再是小孔成像,而是影子的形成; (3)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解答】(1)图A中,卡片乙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的,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故A符合题意; 图BCD中,当卡片乙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孔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 (2)当卡片距离地面30厘米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菱形的,将卡片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暗; (3)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1)A;(2)菱;暗;(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0.(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
解析: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会在它们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
【解答】(1)当入射角为 40°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0°;(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 °,则入射角为6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 ; 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
21.(1)40(2)不能(3)变小
解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从入射点 引出的一条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1)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图中反射角的度数与入射角相同,为40度。(2)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3)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光线也会向法线靠近,反射角变小。故答案为:(1)40;(2)不能;(3)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