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4: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秒内,小明跑得更快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D.8秒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5.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 -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7.2015 年 9 月 3 日,我国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如图所示,型号为直-10 的 20 架武装直升机组成数字 7 和 0 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下列对直升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静止的 B.以国旗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运动的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一位司机从停车场内启动汽车时,监控录像机对这辆汽车连两次进行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 2s,先后摄的两张照片如图 A、B 所示,已知汽车车身长为 5m,则( )
A.汽车在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 B.汽车在 2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5m/sC.汽车相对停车场是静止的 D.汽车相对停车场在向右运动
9.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60米????????????????????????????????B.?600米????????????????????????????????C.?2160米????????????????????????????????D.?7776米
10.如图所示是卡车和轿车的某两个时刻的行驶位置,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
A.?轿车运动,卡车静止???????B.?卡车运动,轿车静止?????????C.?两车都静止??????????D.?两车都在运动
11.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一个方向,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12.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13.甲、乙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
14.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二、填空题
1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自左向右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汽车车身总长为6米。
(1)甲、乙两辆车中,可近似看做是做匀速运动的是________车。
(2)该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约为________米/秒。
16.“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同隧道人口处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伺题:
(1)表示汽车必须开大灯行驶,汽车行驶时大灯相对汽车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
(2)多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80千米/时,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________(填“遵守”或“违反”)交通规则。
17.?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带”的12千米路段用时10分钟,比实施前减少了5分钟,该车速度提高了________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________
18.如图是一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秒,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厘米,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该水滴下落过程是_______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19.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中,分别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0.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21.如图所示,是我国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直升机编队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直升机相对旁边其他的直升机是________的,直升机相对地面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22.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________秒。
22题图 23题图
23.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在返回过程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解析: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会不同。?【解答】A、“两岸青山相对出”中“山”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船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B、“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山”是运动的,是以“竹排或竹排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C、“看山恰似走来迎”中“山”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船上的人”等为参照物的,故不符合题意。D、“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舟”是运动的,是以“山或地面”等为参照物的,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 B
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如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出的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称运动,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称静止。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和静止。
【解答】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位置不变,卫星是静止的,A错误;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以云为参照物,月亮位置发生变化,月亮是运动的,判断正确,B正确;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受油机是运动的,C错误;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的位置在变化,所以小船是运动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3. 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要比较他们的路程;由图象可知8s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速度;由图象查出他们8秒内的路程,可知他们的路程关系。
【解答】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前2秒内,小华通过的路程比小明大,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秒内,小明通过的路程s=40米,小明的速度是v===5米/秒,故C正确; D、8秒内,两人通过的路程都为40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 B
解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由v=可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3。 故选:B。
5. B
解析:物体沿直线并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它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只有乙过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 C
解析:从图象上读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纵轴表示路程,由图可知每1个小格为150m,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平均速度为v===2.25m/s。 故答案为:C。
7. B
解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它们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国旗为参照物,直升机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它们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静止的,故C错误; D.B选项是正确的,故D错误。 故选B。
8. B
解析:(1)A图中车尾对准牌子,B图中车头对准牌子,那么2s内运动的距离就等于车身的长度5m,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3)汽车的运动方向可根据牌子在照片中的位置变化判断。 【解答】AB.A图中车尾对准牌子,B图中车头对准牌子,那么2s内运动的距离就等于车身的长度5m,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而A错误; C.A图中汽车在牌子的右边,B图中汽车在牌子的左边,因此汽车相对停车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A图中汽车在牌子的右边,B图中汽车在牌子的左边,说明汽车相对停车场在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
【解答】高铁速度V=216Km/h=60m/s,车厢通过时间t=10s,根据V=S/t可得S=Vt=60m/s×10s=600m,故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10.D
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一但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改变的物体即是静止的。
【解答】地面和地面上的柱子保持相对静止,以地面或以柱子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在甲、乙图中,轿车与卡车相对于地面上的柱子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柱子(或地面)为参照物,两车都在运动,D选项正确。故选D
11.C
解析:运动是相对的,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时候都选取了参照物,将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的物体是静止的。被假定为参照物的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中可分两种情况对运动进行判断:一、一车静止一车运动;二、两车都运动。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由题意可知,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假定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不动,甲火车里的小华要从车窗看到乙火车的车尾,乙火车必须向前运动。假定以乙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不动,甲火车里的小华要从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甲火车必须倒车。若两车都运动,甲火车里的小华要从车窗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可以两车同向前运动且乙火车运动较快,可以两车都倒车其中甲火车倒的快,可以甲车倒车乙车向前运动,综上可知,A可能、B可能、C不可能、D可能,C选项正确。故选C
12.B
解析:物体间的运动是相对的,当两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两者发生相对运动。当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时我们就说两者相对静止。
【解答】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位置不变,所以两者是相对静止的,A错误;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飞机模型与空气是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B正确;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空气是流动的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空气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D错误。故选B
13.C
解析:s-t图线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由图中可以读出相关的数据判断选项。
【解答】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前4分钟乙同学通过路程240米,甲同学通过路程120米。相同时间路程大的速度大,所以乙同学速度大,说法正确,A错误;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由甲图线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路程相同,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10分钟时间内通过了300米,所以甲的速度v=s/t=300米/600秒=0.5米/秒,说法正确,B错误;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线中,4分钟后,随时间变化乙的路程不变,所以4分钟后乙保持静止,说法错误,C正确;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由图可知,甲、乙同学在240米处相遇,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C
14. B
解析:由图可知滑块从顶端滑到底端行驶的路程为斜面长+滑块长,所用的时间是计时器的时间之差,利用v=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滑块通过的路程:s=40cm+5cm=45cm,所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5. (1)甲车(2)为6米/秒
解析:(1)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观察两点间距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2)根据汽车车身的长度与图距的比例关系,可知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由此可求出汽车通过的路程,由图示可知甲车行驶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
【解答】(1)甲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小; (2)由图,车身对应图上3小格,而车身的长度是6米,每一格表示2米,在3次曝光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36米,所用时间为t=3×2秒=6秒,甲车的速度为v===6米/秒。 故答案为:(1)甲;(2)6米/秒。
16.(1)静止(2)遵守
解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个参照物,参照物选定后,将其他物体位置与这个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果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2)由速度公式v=s/t,根据隧道长度和通过的时间计算出汽车运动的速度,然后与限速80千米/时进行比较。
【解答】(1)判断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以汽车为参照物,大灯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所以汽车大灯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2)由公式v=s/t求汽车通过隧道的速度,v=2.590千米/(2/60)h=77.7千米/时<80千米/时,所以通过隧道时遵守交通规则。故答案为:(1)静止;(2)遵守
17.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解析:速度计算公式v=s/t,根据实施“绿波带”前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前速度。根据实施“绿波带”后的路程和行驶时间计算出实施后的速度。两者比较可得出提高的速度。汽车需要消耗能源,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环境,由行驶时间的缩短可从这几方向分析好处。【解答】实施“绿波带”前的速度v=s/t=12千米/(15/60)h=48千米/时。实施“绿波带”后的速度v=s/t=12千米/(10/60)h=72千米/时,汽车提高的速度为:72千米/时-48千米/时=24千米/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故答案为:24;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18. 20厘米;1米/秒;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由刻度尺读出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由时间间隔可知运动时间;利用v=计算速度;通过观察两点间距的变化就可以判断雨滴的运动情况。
【解答】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AC=20.0厘米=0.2米;tAC=0.1秒+0.1秒=0.2秒,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vAC===1米/秒;雨滴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雨滴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20.0;1;变速直线。
19.凝固;凝华;青山、竹排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1)冰是水凝固而成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2)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凝固;凝华;青山、竹排.
20.8;0.7;变慢
解析: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3)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3)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故答案为:8;0.7;变慢。
21.静止;运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直升机相对旁边其他的直升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因此直升机是静止的,直升机相对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直升机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22.运动;9
解析: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物理量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反应物理规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掌握识图、读图、作图的能力
【解答】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知,甲与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判断出甲、乙二者的运动状态,求出它们的速度;由图象求出甲与乙相遇的时间差。由图可求出,甲的速度v甲=,乙的速度v乙=;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变化,乙是运动的。甲,乙各运动8米,甲所需时间t甲=12s,乙所用时间t乙=3s,则它们相遇时的时间差是12s-3s=9s
故答案为:运动,9。
23.AB;3600;6
解析: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图象题,首先要弄清图象表达的涵义,该图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看出:小刚从彭城广场回家行驶的总路程为3600m;整个过程可分作两个阶段:①0~5min行驶的1800m,②5~25min行驶的1800m;然后结合速度公式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由图知:彭城广场→家共行驶了3600m,因此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3600m;其中,第一个1800m用了 5min,速度为,第二个1800m用了 25min-5min=20min,速度为,v2<v1 , 因此小刚在前半段(OA段)骑车,后半段(AB段)步行;故答案为:AB;3600;6。
三、实验探究题
24. (1)匀速;6秒(2)1.2米(3)小于(4)东运动
解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图象中找出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2)由图象找出A点和B点对应的路程,两点之间的路程差即为乙车通过的路程;(3)在图像中找一组数据,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即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4)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1)甲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通过0.6的路程所用时间为6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1.8米-0.6米=1.2米; (3)由图象可知,已知甲车8秒通过的路程为0.8米,则甲车的速度v甲===0.1米/秒;乙车9秒通过的路程为1.8米,所以乙车的速度v乙===0.2米/秒,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于v甲<v乙 ,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6;(2)1.2;(3)小于;(4)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