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历史回眸
从二战后初期至今,美国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同时加强了美国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扩张与控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了国际贸易方面的《关贸总协定》;通过以上措施,全面巩固和加强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美国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能力削弱,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相对衰退,发展失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迅速增长。20世纪末,美国重新巩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在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它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该体系还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通过这两个组织,美国掌握了世界金融的控制权。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国际多边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时为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基础之上,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衰退,1973年,该体系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1978年,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形成。该体系的主要特征是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样化、汇率制度多样化。虽然面临国际债务危机等许多问题,但该体系一直运行至今。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什么要实施马歇尔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该计划实施后作用如何?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怎样巩固、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半个世纪里,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起伏,说出每个阶段的时间、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以及当时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其建立的经过怎样?主要内容有哪些?影响如何?
5.二战后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为什么?
6.什么叫牙买加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开启思维
1.我的思路:(1)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战后初期美国从1946年开始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势头。而饱受战争浩劫的欧洲满目疮痍,生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西欧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西欧主要国家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和左派力量发展迅速,这些不仅使西欧统治阶级惶惶不安,也使美国统治阶级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复兴欧洲乃是关系美国称霸世界的问题。为稳定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联进行“遏制”,同时为摆脱本国即将出现的经济危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2)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美国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进行援助,同时要求受援各国必须购买美国商品,尽快取消关税壁垒,取消或放宽汇率限制,接受美国监督等。
(3)马歇尔计划的作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各国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国家在接受美国援助时被迫接受了附加条件,从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受到了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及其殖民地还成为了美国商品输出的市场,对美国而言,可谓一举三得。
2.我的思路:二战结束后的初期,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美国利用其绝对的经济优势,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等措施,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各国的经济扩张与控制,加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了国际贸易方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使美国全面巩固并加强了它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我的思路: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1)二战后,美国积极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新兴工业;(2)同时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充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也大大拓展了战后美国的世界市场。地位: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实力相对衰落和发展失衡的阶段。原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有限;(2)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3)日本和西欧等国经济实力上升,并与美国展开竞争。地位:美国的主导地位被削弱,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20世纪末,美国经济重新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原因:(1)新一轮的以计算机、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20世纪90年代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位:美国经济再次超过欧盟、日本,重新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我的思路:(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础:①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整个世界金融关系陷入混乱与动荡。②二战后期,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军事、政治、经济优势,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建立经过:1944年夏天,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地区召开“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国际货币制度方面,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即确定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在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金融管理和资金融通机构。
(4)影响: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关系长期动荡不安的局面,对战后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多边支付体系,促进了国际多边贸易的发展。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霸主地位,为美国的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③美国还可以方便地印制本国货币来支付其庞大的外债与外贸逆差。
5.我的思路: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困难、社会动荡,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从经济上援助西欧各国,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同时,美国也借援助西欧之机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经济政治控制。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惟美国马首是瞻。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各国不愿再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与西欧一起同美国展开经济竞争,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6.我的思路:(1)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委员会于1974年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1976年1月,在牙买加的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基金份额;成员国可暂时自行决定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使特别提款权逐步代替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广泛实行,这使各国政府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手段;各国采取不同的浮动形式,欧共体实质上是联合浮动,日元是单独浮动,还有众多的国家是盯住浮动,这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各国央行对汇率实行干预制度;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的作用大大加强;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削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如果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局部的,那么,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成为经常的、全面的和影响深远的。1973年浮动汇率普遍实行后,西方外汇市场货币汇价的波动、金价的起伏经常发生,小危机不断,大危机时有发生。1978年10月,美元对其他主要西方货币汇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引起整个西方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这就是著名的1977~1978年西方货币危机。由于金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信用货币无论在种类还是金额上都大大增加。信用货币占西方各通货流通量的90%以上,各种形式的支票、支付凭证、信用卡等种类繁多,现金在某些国家的通货中只占百分之几。货币供应量和存放款的增长大大高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而且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用的依赖越来越深。总之,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过渡性的不健全的体系,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2)据上所述,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有:①黄金非货币化。②储备货币多样化。③汇率制度多样化
●时空隧道
历史再现
下列材料是当今著名经济学者王建在2002年对牙买加体系下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的描述,仔细阅读,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0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随后建构的牙买加体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一群货币“魔鬼”,它们在全球吹起了一个个资产泡沫。
人们知道,二战以前,国际货币体系实行的是金本位制,战后由于美国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稳定、最强势的货币,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金汇兑体系。在这一国际货币制度中,全球的货币增长与黄金增长同步,它有一个物的规定性,不是随便可以创造的。但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大量发行国债的结果是再也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稳定关系,因此20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货币制度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渡到所谓的牙买加体系。
王建一针见血地指出:牙买加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一群货币“魔鬼”,它们在全球兴风作浪,吹起了一个个既绚丽又虚假可怕的资产泡沫。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牙买加体系的核心是汇率自由浮动,它实际上意味着货币增长没有了物的规定性,都是由各国中央银行来创造的信用。这就使得此后的30年里,全球发展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从而创造出数量庞大的资产泡沫。
从30年来全球贸易和全球货币交易量的增长情况就可略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贸易量大约是几千亿美元,货币交易量也就是几万亿美元;可现在,全球贸易量为几万亿美元,货币交易量却高达几百万亿美元。这就是说,30年间,全球贸易量增长了10倍,而货币交易量增长了100倍。
这么多的货币需求是从什么渠道创造出来的?是虚拟资本市场使然。王建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房地产商、股票商以一定的杠杆比例向银行借钱(比如以1000块钱作本金,向银行借10000块钱),把借来的钱拿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去炒,这就产生了一个货币需求;炒高以后,又把房地产、股票作抵押,再向银行借钱,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货币需求;然后又把借来的钱再去炒股票、房地产,炒高以后再抵押、再借钱,拿到更多的货币。当越来越多的货币追逐一个较小的物量时,它自然就形成了资产泡沫。全球资产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
是泡沫就有破灭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的金融风暴正在酝酿当中。
泡沫吹大了,破灭也就是时间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了;4年前亚洲金融风暴,东南亚的泡沫破了;去年,美国新经济泡沫也破了。泡沫破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片萧条。
美元贬值,很可能就是引爆全球资产泡沫破灭的序曲。
在线感悟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国际货币体系曾使用过金本位制,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也是广义的金本位制。这种制度的特点是货币增长与黄金增长同步,有物的规定性。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黄金非货币化,货币的印发没有了物的规定性,而是依据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的信用来维持,即信用货币。
(2)上述材料还以贴切易懂的比喻,形象地点明了信用货币下易滋生虚拟资本市场,即所谓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一旦破灭,就会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这就提醒我们在现行牙买加货币体系下,应注重发展生产,切实提高劳动生产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意脱离实际的资本炒作,以预防泡沫经济的产生。
(3)牙买加体系之下,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由此可见,现有的牙买加体系是一种不健全的体系,还需要彻底的改革和完善。
研究学习
探究提示
1.你知道什么叫国际金融体系吗?自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2.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那么,你知道当今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吗?
3.你知道世界贸易组织吗?试从多角度叙述该组织的情况。
4.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
5.你知道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渊源吗?试叙述之。
6.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何?
探究手杖
1.提示:国际金融体系通常是指对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进行调节的各种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国际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体系、国际流动性的创造和分配、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框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方面的各种机制。
百余年来,围绕上述内容,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国际性制度安排,其中既有依靠市场自发形成的协调机制,也有借助政府间协定形成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历史表明,一个理想的国际金融体系能够促进国际金融运行的协调和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利发展,并使各国公平合理地享受国际经济交往的利益;反之,则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经历了金本位体系(1870~1914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19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5年)和牙买加体系(1976年至今)四个阶段。
在金本位时期,各国货币比价受黄金平价的制约,国际汇率安排具有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特征。“铸币—价格流动机制”的存在,又使各国的国际收支很少发生严重的失衡。因此,尽管并不存在一个多边性质的政府间协定,但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体系却是相对稳定和有效的,并为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货币环境。至1914年前后,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黄金产量的严重制约,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在随后的30年间,各种货币比价失去了稳定的基础,汇率急剧波动,许多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为缓解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各国货币当局以邻为壑,实行外汇管制和竞争性货币贬值,结果造成国际货币秩序的极度混乱。
为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换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2.提示:(1)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期游离于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之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的形成和发展,迫使许多国家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放弃以本国为中心的旧模式和旧观念,必须参照本国所在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共同利益,并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本国的外交战略,尤其是经济发展战略。
(2)集团成员国处理对外关系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原先的集团政治外交逐步为经济外交所取代,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在动力。正是在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驱动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才有可能在相互尊重主权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广泛合作,以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在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下,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开始形成。许多产品得以由区域集团各成员国协作制造,商品在成员国之间流动更加畅通,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各成员国有可能利用本国要素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获得区域合作和规模经济效益。上述融合程度不断深化,正推动集团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4)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已由早先发展程度相同的发达国家,扩大到包括发展程度不同但经济上互补性较强的欠发达的国家。
3.提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成立于1947年。GATT是一个临时性多边协定,并不是国际组织。尽管如此,在GATT框架下仍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并于1994年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束时,通过了《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成立了WTO。
WTO现有成员145个,其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目前仍有30多个非成员国家处于加入谈判阶段。
WTO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成员间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家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提高各成员的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WTO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和监督WTO多边和诸边协定的执行;进行多边贸易谈判;为成员提供快速、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对成员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和评估;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充分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WTO所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成员间贸易遵循非歧视(含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可预测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开放以及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
WTO的结构框架内,现有《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装运前检验协定》《原产地规则协定》《进口许可程序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和《政府采购协定》等28个多边和诸边贸易协定。
WTO现设有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争端解决机构、贸易政策审议机构、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市场准入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原产地规则委员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委员会、海关估价委员会、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反倾销执行委员会、进口许可证委员会、保障措施委员会、纺织品监督机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平衡限制委员会、民用航空器贸易委员会和政府采购委员会24个常设机构和数个申请加入方工作组。在多边贸易谈判期间,设贸易谈判委员会(TNC)和下属部门谈判机构。WTO秘书处作为政府间机构的服务机构设在日内瓦,现任总干事为素帕差·帕尼巴底(泰国籍)。
4.提示:世贸组织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来,其成员已达145个,其成员的经济贸易占世界经济贸易近97%,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促进了各成员之间的经贸合作。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了各成员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各缔约方平均减税幅度达40%,减税幅度涉及的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以上。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化则深化了服务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同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范围的国际分工发展。
有助于在较为公平和建设性的基础上解决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世贸组织成员须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而不是按某一成员国贸易立法或政策措施来裁决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未经世贸组织授权,也不允许某一成员单方面地采取行动。一旦世贸组织作出裁决,争端双方必须执行裁决结果。
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扩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实施,加快了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换,为新产品开发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利于改善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世贸组织通过谈判,降低贸易壁垒,并在各成员国之间平等地实施协议,使各国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价格下降,从而降低生活成本,改善生活水平。世贸组织协议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与贸易保护主义消极保护就业的做法相反,世贸组织更多地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失业问题。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世贸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使各成员国的企业在更为公平、公正、客观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和贸易,并使企业避免因各国贸易法规、政策的巨大差异而使成本上升,经营风险加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国内的生产要素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强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功能,提高经济效率。
世贸组织还有助于政府从本国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参与世贸组织的有关活动,平衡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提高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更加确定和清晰的商业环境,政府必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5.提示:中国是1948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的创始缔约方之一。1950年,台湾国民党当局非法宣布退出关贸总协定。1965年,台湾当局经申请成为关贸总协定观察员。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将台湾当局驱逐出联合国,并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同年11月,关贸总协定据此取消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中国于1986年正式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地位。198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中国工作组,处理中国复关事宜。1994年9月,中国提出一揽子谈判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与各方进行了全面谈判,但未能实现复关的目标。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共开过19次会议。
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成立。中国于同年7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观察员,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也于同年12月改为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并于1996~2001年举行了18次工作组会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始终坚持三项原则,即: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参加是不完整的;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中国的立场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2001年9月17日,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这标志着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全部结束。11月9~1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1月10日,会议通过了批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11月11日,中国签署了加入议定书。根据WTO的有关规定,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成员。
台湾加入世贸组织问题。1992年9月,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磋商,关贸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发表声明,确定了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的三项原则,即:所有缔约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可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名义加入关贸总协定、台湾不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加入关贸总协定。随后,关贸总协定成立中国台北工作组,谈判台湾入关事宜。世贸组织成立后,该工作组于1995年1月转入世贸组织。按照“我先台后”加入WTO的原则,台湾工作组于2001年结束工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身份获准加入WTO。2002年1月1日,台湾正式成为WTO成员。
6.提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这一变革必然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1)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所取代。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国,尤其是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客观要求相互沟通,相互妥协。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2)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剥削与控制、谋求建立公正与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双方在处理南北关系时表现出务实性和灵活性,放弃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南方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国家之间要求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呼声很高。
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它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出让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协调和仲裁机构去实行。从理论上看,主权让与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对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它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单方面冲击发展中国家承担风险的概率。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钻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发的,这本身就是出让主权的结果。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急援助贷款,又是以发展中国家出让主权,放弃亚洲发展模式为条件的。有的东南亚国家把这一模式称为“新殖民主义”。所以,南北关系的实质依然是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第二,它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由于经济实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悬殊。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有1亿人每天在挨饿,15亿人上不起学。第三,它使南南合作面临挑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七十七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南方国家组织的主导下,南南合作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 限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