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5 16:3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广州上海夜景深圳江苏华西村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宋代南北气候变冷,
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讨论:探讨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经济因素:唐朝中叶以后,北方战乱不断,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治因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一、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原因)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你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开垦出大量梯田、圩田 耕获图耖—水田耕作工具秧马—插秧工具 由于南方温暖湿润适合水稻(优良品种占城稻)种生长,因此,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宋朝粮食的主要产地。“苏湖熟,
天下足。” 2、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
——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的占城稻(越南)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棉花江南丘陵的茶园返回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茶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卷337《范祖禹传》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王应麟《玉海》卷17引秦观语农业的发展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号为冠天下”的蜀锦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中心三、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中心“号为冠天下”的蜀锦蜀绣—熊猫蜀 绣
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早在汉代,成都的织绵业就很发达,朝廷还专门设置锦官来管理,所以成都又称“锦城”。它同苏州的苏绣、长沙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一起,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三、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3、制瓷业繁荣:钧、哥、官、汝、定等名窑。
瓷都:景德镇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定窑孩儿枕景德镇青白瓷 图中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竹木器等。”探索与发现3、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居世界首位北宋都城东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南宋都城 杭州 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全国各地以至国外的商品琳琅目客商往来不绝国内外,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唐长安与北宋东京打破“坊”“市”界限;
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2、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杭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纸币出现以前的使用的货币? 1、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什么时
间、哪一地区? 2、想一想,为什么纸币最早出 现在中国宋朝的四川地区?3、纸币与金属货相比有哪些优点?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出现于四川地区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东南)足以裕国。 ——范祖禹《宋史》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要重视科技进步
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知史鉴今: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三、课堂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四、巩固练习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景德镇)  D.哥窑
3.有关两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稻米成为南方人们的主食  B.农民用耖平整土地
C.回族居民形成   D.有的地方经商可以使用纸币
4.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朝一市民,下列哪些情况你看不到( )
A.人们闲时品茶   B.四川地区人们使用“交子 ”
C.可以卖到景德镇瓷器  D.北方老百姓普遍穿棉布衣服
5、下列各项中能够表明经济重心南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是
A、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南方 B、大运河的开通
C、北宋时期临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
1、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开垦出大量梯田、圩田)
2、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引进占城稻(越南),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
3、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耖、秧马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中心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繁荣:(钧、哥、官、汝、定等名窑。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十分发达(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泉州最为精良)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杭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纸币的产生: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意义: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