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宇宙航行(第一课时) 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5 宇宙航行(第一课时) 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25 22:4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宇宙航行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V

R
m
M


问题:若m的速度v’小于v,m仍在原来位置,F合是否改变?所需向心力是否改变?
地面上的物体,怎样才能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呢?
300多年前,牛顿提出设想在高山上物体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点高山脚越远,当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到地面上,成为绕地球旋转的人造地球卫星.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发射原理
成为人造卫星的条件:
当从地面抛出的物体速度至少达到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及成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刚好能为物体提供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物体不再会落回地面(即出现向心现象),从而成为卫星.
三、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的确定

三、宇宙速度
另法:


三、宇宙速度
②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
成为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③谈谈你对第一宇宙速度重要性的理解。

三、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我们把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三、宇宙速度
3.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还受到太阳的引力.要想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者大于16.7km/s,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四、小结:
1.卫星的发射原理
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及物理意义
3.第二、三宇宙速度的大小及物理意义
一个人最完美
和最强烈的情感
来自面对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