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部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09 08: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部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50分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 ( D)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主要是因为 ( C )
A.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它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奠定了基础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它使俄国摆脱了战争的束缚
5、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 ( D )
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 B.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
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6、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 (B)
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③农民在心里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C)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8、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基本历史结论是(A)
A 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9、苏联工业总产值是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C)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0、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是 (D)
A.联共(布)“十四大” B.联共(布)“十五大”
C.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D.新的斯大林宪法的颁布
11、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际目的是 ( B )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B.借机截取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遏制德国势力东山再起   D.防止苏联势力向欧洲蔓延
12、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期满后 ( C )
A.由德国收回 B.划给法国 C.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D.国际托管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因为 ( C )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际之间的矛盾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15、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B)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16、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 C )
A.爱国主义倾向 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沙文主义倾向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D )
A.日本发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 B.“九一八”事变下
C.“二二六”兵变 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8、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 C )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19、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D )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20、.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C)
A.英法美与德意日之间的矛盾 B.英法美与苏联的矛盾
C.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 D.英美世界霸权之争
21、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B )
A.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B《反共产国际协定》
C.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签署《慕尼黑协定》
2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D)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23、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国,实现国际合作,中苏美英等50国共同签署了( B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协定》
24、苏德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D)
A.珍珠港事件 B.莫斯科战役 C.不列颠之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5、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A.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 B.都未给美国造成任何损失
C.英法与德意均站在两个敌对阵营 D.战场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
二、材料解析题
26、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引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阅读后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分)
(2)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分)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2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4分)
27、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3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4分)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二战残留给人们惨痛的记忆组图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也讲到:“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和所学知识,请指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5分)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结果怎样?(6分)
(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中,胡锦涛总书记谈到要牢记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8分)
29、选做题(计入成绩,但总分不超过100分)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C
D
B
C
A
C
D
B
C
C
T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D
C
D
C
B
D
B
D
A
26、(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7、(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它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的特点。它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2)加强对经的干预,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国外。
(3)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遇到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8、特点:制造恐怖事件,建立独裁统治;践踏国际公约,进行武装侵略;推行军国主义,实行全民军事化;残酷屠杀无辜平民。(答三点即给5分)
(2)重大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组织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协同作战;召开国际会议,一致行动。(3分)最终结果: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并打破了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终取得了胜利。(3分)(
3)经验教训:①和平来之不易,面对法西斯侵略应及早形成一个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也许战争还可以避免;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任何霸权主义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④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取得共同发展。(8分,只要言之成理即给分)
高中部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50分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 ( D)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主要是因为 ( C )
A.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它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奠定了基础
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它使俄国摆脱了战争的束缚
5、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 ( D )
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 B.取消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
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6、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 (B)
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③农民在心里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C)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8、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基本历史结论是(A)
A 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9、苏联工业总产值是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C)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0、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是 (D)
A.联共(布)“十四大” B.联共(布)“十五大”
C.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D.新的斯大林宪法的颁布
11、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际目的是 ( B )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B.借机截取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遏制德国势力东山再起   D.防止苏联势力向欧洲蔓延
12、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期满后 ( C )
A.由德国收回 B.划给法国 C.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D.国际托管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这主要是因为 ( C )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际之间的矛盾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15、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B)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16、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 C )
A.爱国主义倾向 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沙文主义倾向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D )
A.日本发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 B.“九一八”事变下
C.“二二六”兵变 D.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8、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 C )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19、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D )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20、.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C)
A.英法美与德意日之间的矛盾 B.英法美与苏联的矛盾
C.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 D.英美世界霸权之争
21、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B )
A.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B《反共产国际协定》
C.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签署《慕尼黑协定》
2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D)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23、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国,实现国际合作,中苏美英等50国共同签署了( B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协定》
24、苏德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D)
A.珍珠港事件 B.莫斯科战役 C.不列颠之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5、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A.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 B.都未给美国造成任何损失
C.英法与德意均站在两个敌对阵营 D.战场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
二、材料解析题
26、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引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阅读后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分)
(2)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2分)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2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4分)
27、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3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4分)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二战残留给人们惨痛的记忆组图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也讲到:“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和所学知识,请指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5分)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结果怎样?(6分)
(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中,胡锦涛总书记谈到要牢记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8分)
29、选做题(计入成绩,但总分不超过100分)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C
D
B
C
A
C
D
B
C
C
T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D
C
D
C
B
D
B
D
A
26、(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
(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7、(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它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的特点。它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2)加强对经的干预,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国外。
(3)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遇到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8、特点:制造恐怖事件,建立独裁统治;践踏国际公约,进行武装侵略;推行军国主义,实行全民军事化;残酷屠杀无辜平民。(答三点即给5分)
(2)重大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组织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协同作战;召开国际会议,一致行动。(3分)最终结果: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并打破了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终取得了胜利。(3分)(
3)经验教训:①和平来之不易,面对法西斯侵略应及早形成一个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也许战争还可以避免;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任何霸权主义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④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取得共同发展。(8分,只要言之成理即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