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浣溪沙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他所作的一首记游词。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shào)?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古诗词正文前面的引言叫序,
一般用来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处境。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叫“代序”。
朗读节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shào)?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浸:泡在水里。
②潇潇:形容雨声。
③子规:布谷鸟。
④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⑤白发:老年。
⑥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泡在小溪中,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在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流向西!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流逝。
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三幅画面:兰芽短浸溪
沙路净无泥
暮雨子规啼
词的意境:画面特点——淡雅幽静
学习目标
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
背诵这首词
苏轼当时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苏轼面对这被贬官的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由意境悟情
心情:平静、宁静
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
态,勇往直前。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这首词情景交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充分体现苏轼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哲理。
拓展延伸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傍晚景色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浣溪沙 苏轼
簌簌(sù):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知 主 旨
本词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农家丰收繁忙的画面,写了自己谢雨途中的艰辛,刻画出一位关心农人,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透露出人们(包括词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后的喜悦心情。
作业布置
课后背诵并默写《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