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 型】读写结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改写成小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改写成小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许多多美好的趣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与童年有关的古诗词,看看从中能读出什么。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三首古诗词,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二、合作探究
(一)《牧童》
1.出示古诗《牧童》。
2.默读古诗,结合文中的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3.生同桌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
第1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抓住“铺”“弄”二字。)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吹来。)
第2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的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5.小组交流讨论,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板书: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6.再读全诗,发挥想象,抓住“弄”“卧”等字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牧童的乐趣。
此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宽阔、葱茏的原野),耳边似乎听到(牧笛声声),感受到(劳作一天的牧童轻松悠闲的心境)。
三、小组合作,学习《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超链接)
自学提示:1.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2.通过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儿童生活的乐趣。
3.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舟过安仁》
(1)诗意我会讲: 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看到(一叶小渔船,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避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2)画面我会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感受我能谈:我从画面中看到(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感受到(作者心情闲适、愉快,童心未泯)。
2.《清平乐·村居》
(1)诗意我会讲:作者把(茅檐)、(溪上)、(青草)这些农村景物组合成一个画面。写了一对翁媪在(聊天逗趣),大儿在(除草),中儿在(编鸡笼),小儿在(剥莲蓬)。
(2)画面我会说:我仿佛看到(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听到(他们互相聊天逗趣)。
(3)感受我能谈:我从____________ 感受到____________。(学生自由谈感受)
四、再读古诗,自由选择,熟读成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改写成小短文。
1.学生自由写。
2.同桌互读。
3.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顽皮 聪明 可爱
《清平乐·村居》——无忧无虑,天真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