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元日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元日人教(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5 22:08: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重点:
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难点:
理解“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春节会有哪些民俗活动吗?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就是写春节的,题目是《元日》。(板书课题)
3.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板书:解诗题)
“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元旦是公历新年,如2013年的第一天,而元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4.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结合课前预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诗人?(板书:知诗人)
5.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读古诗,明诗意
任务呈现: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
(一)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第一个展示朗读?(指名读)
2.你读得真响亮!音真准确!谁还想读?
( 第一次读就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3.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韵味,很欣赏你!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生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改怎么办呢?
(二)理解生词,学习生字。
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展示交流:通过自学,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你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呢?
1.“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
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
3.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喝屠苏酒从年少者开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4.“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5.桃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旧的春联。
(三)理解诗意。
1.播放《元日》情境课文,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诗意。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补充。
2.讨论明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人们是那么开心、快乐。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读出欣喜、兴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春联,沉浸在暖洋洋的喜庆中。多么美好的景象!谁来读?指名读。
出示词语,齐读。
鞭炮连连 欢天喜地??举杯同庆 欢聚一堂??
旭日东升 喜气洋洋??红联祝福 辞旧迎新
三、想画面、悟诗情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读懂了词语,理解了诗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
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么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怎样?
(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2.五彩缤纷的烟火升上了天空,像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绽放,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你的心情如何?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4.再看“除”字。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一年的不如意。一年的烦恼。苦涩的一年。)迎来的是什么?(充满希望的新年。)
5.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春风送暖入屠苏。
1.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 )年轻人会说:( )老年人会说:( )
2.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什么呢?
(全家人对新得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
3.再读这句,品味“暖”字。
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
“千门万户曈曈日”
1.初升的太阳把他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你会觉得?(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2.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如何呢?
有阳光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希望。让人觉得前途无限光明美好!读出这种感觉。
3.让新年的太阳更温暖更明亮一些。
“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总把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前后照应,这里藏着一对近义词(除 换)
老师出上联:爆竹除一岁。你能对出下联吗?生:新桃换旧符。
3.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4.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联系背景,领悟诗情
1.出示:背景资料
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2.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哪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得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不仅仅是初升的太阳。还代表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就是陈旧的制度,不合理的法律;新桃蕴涵着新政策,新法规。
此时,王安石刚刚当上宰相,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在他眼里,那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那迎面而来的春风也有了暖意,就连那刚出的屠苏酒也有阵阵暖意,一切事那么美好。
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
六、作业布置
1.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
2.王安石的每一首诗都耐人寻味,课后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学习《梅花》《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看能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到他诗中景,心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