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红蜻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红蜻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3-25 23: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 红蜻蜓》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 红蜻蜓》是日本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歌曲3/4拍。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歌唱能力。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时间中逐步掌握和应用。
2、知识与技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使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加深学生情商教育。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切分音的唱法。
2、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情景,在保护自然界动物的情商教育下,自己尝试着教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1、组织课堂。
?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3、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 4、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老师划旋律线
? 5、唱第二声部旋律
?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 C、加力度唱。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 6、唱第一声部
?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 B、划旋律线
? C、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 D、唱唱
? 7、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 8、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歌曲。
???? 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3)、介绍歌曲。
??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这首歌吧!
?(4)、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
?(5)、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
?(6)、加歌词演唱。
?(7)、二声部合作。
?? 第一段,运用换气记号听琴唱,老师纠正唱第二段,找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不同。轻唱合作听琴唱。完整演唱。
6、小结:
?? 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愿大家走进大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导入过程把学生带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色中,动感的花朵纷纷开放,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在教唱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唱第一段,让学生自己学唱第二段和第三段,只在重难点处加以指导。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教的压力,同时也使学生发挥了课堂主导的作用,使学生乐学,其结果更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起到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作用。
3、在欣赏歌曲这个环节中,我还是采用了,学生“亲自点播”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播放。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玩的非常高兴,积极性也非常高,都争先恐后的上来点播。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和我都是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度过,学生轻松的学会了歌曲,学到了知识,学得了技能。我教授这节课也很轻松,把主导权放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学自唱,因此教师真正的做到了主导的作用,成为一个“鼓励者”“加油者”和“旁观者”。
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有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