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11 18: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 http: / / www. / list.php catid=22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祖国大陆地区,每当星期一的早晨,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2. 201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A.61周年 B.58周年 C. 59周年 D.60周年
3.下列属于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勇夺51枚金牌,在北京奏响的国歌是( )
A.《国民革命军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黄河颂》
6. 下列地区,属于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
A. 南京、徐州 B. 北平、西藏 C. 广州、成都 D.海南岛、重庆
7.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
A. 解放军占领南京 B. 北平和平解放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香港回归祖国
8. 外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新中国第一位外交部长是 ( )
A. 刘少奇 B. 邓小平 C. 陈毅 D. 周恩来
9. 我国的国庆纪念日是 ( )
A. 8月1日 B. 10月1日 C. 7月1日 D. 5月4日
1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B.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完全统一
C. 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D.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11.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结合所学有关历史知识,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它们源于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12.识读右下图图片,正确回答问题:
(1)该图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
在哪一年?图中正在进行
庄严宣告的是谁?

(2)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
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时,乐队奏响的歌曲叫什么

(3)该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有关历史知识正确回答问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是哪个建筑物上的碑文?这个建筑物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2)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代表哪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3)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斗争”主要有哪些?



三、拓展探究题
14.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国大陆地区各中小学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请问:
(1)我们唱的国歌创作于什么时期?

(2)有人说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对不对?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体会。
参考答案:
1.A 2.A 3.A 4. C 5.B 6.B 7.C 8.D 9.B 10.B
11.“54”源于五四运动,或象征着参加当时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28”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至开国大典时正好是28周年。12.(1)1949年 毛泽东 (2)《义勇军进行曲》(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3.(1)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 14.抗日战争时期 思路一:针对“过时论”,结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世界发展的差距,进行反驳。 思路二:从“历史使命感”角度出发,谈中学生做为祖国明天的栋梁所肩负的责任,引发努力学习的动力。思路三: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角度谈此歌在昨天和今天的意义。(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