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0年代的农村(房屋破烂简陋,设施缺乏)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农为本 背景:“左”倾错误影响下,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长期没有大的改变。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回答: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式?有何意义?人民公社体制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8年后)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内容、意义改革起点:
目的:
首先实行的地点:
做法:
意义: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民告别饥饿宣言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安徽四川全国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范围方式 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由农民长期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生产组织形成,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中心环节:
意义:(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增强企业活力。意义:2、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结合政企分开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职工积极性提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1.物资匮乏
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特征: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国家的有力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
2.深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阅读教材自主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 首先从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
2 先试点后推广
3 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4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当今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小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根本目的
目标
前提
实质
路径
从农村到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堂练习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