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6 08: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导入
图一 契丹族
图二 党项族
我国现在有56个民族,但没有契丹族和党项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的两个少数民族。大辽帝国的灭亡,使得契丹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分化阶段,而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西夏时期的党项族文化、经济在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渐发展,后被成吉思汗所灭,党项族也逐渐消失。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标引领:
1、了解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西夏
2、掌握澶渊之盟;宋夏间的战与和。
3、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重难点: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

独立自学
速读课本内容,查出北宋,辽,西夏档案,完成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北宋

西夏
汉族
契丹
党项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960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东京
上京
兴庆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宋夏形势图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重大事件:
1.契丹的兴起
10世纪初
阿保机(辽太祖)
契丹(有时又称辽)
契丹族
占领幽云十六州
上京
上京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2.党项族的兴起
时间:
民族:
人物:
都城:
党项族
元昊
兴庆(今宁夏银川)
11世纪前期1038-1227
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 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位于内蒙古宁城的辽大明塔
西夏铜牌
耶律德光
幽云十六州
上京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引导探究一
材料一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最终宋真宗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订立合约。
材料二 北宋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材料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引导探究二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都是先战后和的关系
3、北宋每年都要给两国“岁币”
4、与北宋签约和议后,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的发展
引导探究三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均衡的产物;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目标升华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C
2.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C
当堂诊学
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C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