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4-15世纪)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摆脱天主教束缚提倡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
进一步摆脱束缚建立自己的宗教(宗教改革16上)
↓
反对世俗封建专制提出政治构想(启蒙运动17—18 )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夺权胜利
↓体系构建↓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
↓
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
↓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基督教的派别和分布基督教天主教(罗马公教)英国国教加尔文宗路德宗新教东正教(正教)中世纪的天主教地位如何?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东正教(正教)新教东正教(正教)新教东正教(正教)路德宗新教东正教(正教)加尔文宗路德宗新教东正教(正教)一:背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宣扬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政治权力。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人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教徒,深受教会的束缚。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主修科目,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政治:
经济:
社会
生活:
思想
文化 :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主,是欧洲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它的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打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何影响?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小结:宗教改革的原因A、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德国尤其严重根本原因B、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C、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线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原则。《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宗教改革的序幕1、反对赎罪券;
2、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3、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
4、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
5、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人教版)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有几条?联系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分析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
4、反对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价教会
5、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6 全体信徒皆教士——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追求地位的平等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这幅图片揭示了什么观点?
天主教
新教 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天主教的“因形称义”分歧点在哪?说明了什么?
阅读与思考分歧点:
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皇、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 这说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不反对宗教,只是把“为信仰而生活”改变为“为生活而信仰”,自由的生活才是他们追求的真谛!加尔文宗教改革主
张1、《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
2、先定论 内容、标志、影响
3、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4、建立的 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因此,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加尔文教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日内瓦新教会也因此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不再受制于教皇。加尔文被人们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大家谈 请大家分析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有哪些异同?相同点: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 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三)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⑵形成: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2、特点: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1、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罗马天主教会为抵制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都采取了哪些对应
措施?应如何评价它?罗马教会的应对天主教会改革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
耶稣会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
献。 生逢这样的年代:内战频仍,无法无天,令人不可置信的暴行随处可见。当前我们天天亲历的过激行为,在古代史上找不出可以与之相比的事例。
仅因为这个人提出某种猜测就把他活活烧死,让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蒙田 让我们相互宽容罢,让我们不谴责他人的信仰罢。
——赛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奥宗教宽容的结果如何?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
约》,规定“教随国定”。这是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但他只是给予了诸侯信仰的自由
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一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在宗教外衣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是什么? 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信仰得救。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确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督教新教派;
2、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4、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15世纪前后,中国与西欧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哪些不同的现象?分析两种思想文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及其对各自历史发展的影响。 (1)现象: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封建专制强化,实行八股取士,进行思想文化专制。明朝宦官专权,打击东林党人,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
西欧发生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作用,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科学实验。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 (2)原因:明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把大部分知识分子吸引到读书做官的道路上来,明中后期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被专制强权控制。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较发达,而且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思想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
(3)影响:中国的封建专制使中国开始落后。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