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15 11: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导 言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
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
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
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
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
的泥足巨人?俄国向何处去?一、克里木战争1、背景及实质背景及实质背景及实质背景及实质克里木战争一、克里木战争1、背景及实质2、结果及影响结果及影响知识链接结果及影响落后的农奴制度一、克里木战争二、变革的呼声变革的呼声变革的呼声赫尔岑赫尔岑 车尔尼夫斯基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 涅克拉索夫:
《在俄罗斯谁能快
乐而自由》 陀思妥
耶夫斯基:
《被侮辱与
被损害的》 果戈里:
《死魂灵》农奴制改革课堂设问 请思考: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亲自主持成
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强制在俄国发起废除农
奴制的改革?为什么俄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而不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参考答案 长期统治俄国的封建农奴制经济形态已经没
有任何进步性质,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农奴制已使俄国
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欧。1858—1860年俄国就
爆发了300多次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
族地主的统治。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
展,就必须以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
旧的、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 。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急于进行农奴制改革。参考答案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
农民革命消灭农奴制。由于沙皇政府拥有强大的
军事机器,而农民的觉悟低下,力量涣散,革命
者难以把分散的农民运动汇合成全面的革命。所
以1859—1861年的农民运动与革命民主主义运动
没有合流,“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革命以失
败告终。而沙皇则通过国内的统治危机和克里木
战争的失败,看到了农奴制的危机,因此迫不得
已,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农奴制改革。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一、克里木战争二、变革的呼声三、“解放”法令“解放”法令“解放”的后果课堂设问“解放”的后果对改革的评价 尽管改革很不彻底,而且是以牺牲农民的利
益来发展资本主义,但客观上它为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
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
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的要求。因此,具有
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转换的
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
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发展。一、克里木战争二、变革的呼声三、“解放”法令四、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课堂设问 “解放”法令签署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
什么又颁布了《司法章程》?内容有哪些? “解
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
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应如何评价?司法改革的原因三项措施的关系及意义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进步性
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地位: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
方式的过渡。
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局限性
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一、克里木战争二、变革的呼声三、“解放”法令四、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五、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日俄战争日俄战争 在日俄陆战中,双
方总共投入60多万人兵
力,结果俄国战败。从
欧洲调来波罗的海舰队
在救援旅顺口时,又在
对马海峡遭到日本的袭
击,几乎全军覆没。日
本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
利,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日俄厮杀得精疲力尽
时,美国乘机出面“调停”。日俄于1905年9月5日
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1905年革命1905年革命一、克里木战争二、变革的呼声三、“解放”法令四、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五、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课堂设问斯托雷平改革斯托雷平改革 评价:
其改革结果虽然促成了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但不能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因为他的目的是
“扶强抑弱”——为保护地主利益而扶持富农,却
根本不顾贫苦农民的利益。改革的结果是社会更
加不公,社会矛盾更加激烈。
联系: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保留了俄国传统
的农村公社;而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的目的是要
彻底破坏公社。 课堂总结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①经济上: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
②政治上: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③军事上: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④教育上: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引进
西方书籍。
但是,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对农民的严重不
公,导致社会矛盾愈发激烈,农民失去了对沙皇
政府的信任,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