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月球1》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自学和看图分析,主动获取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通过讨论了解太阳和地球生物的关系。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太阳的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能说出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现象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培养交流,表达和合作的意识,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了解太阳活动对与地球环境的影响,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球的相关内容后,对太阳系中天体的进一步探究。为后面太阳和月亮等天体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抽象逻辑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探索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充满兴趣,好奇心强。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太阳的结构及太阳的运动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实验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两小孩辩日(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上感觉凉而中午感觉很热。烤火时不是有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引入课题。?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新课教学
提问:现在,按照你的观点,同意谁;或有不同观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可以叫不同观点的学生)
生答:球形、能发光发热、恒星、气体球、东升西落
教师总结:(投影)?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球形,能发光发热的气体球,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练一练: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8.3分钟??若飞机每秒可飞1000米,从地球到太阳需几分钟?250万分钟=1736天?
思考题:地球上能否没有太阳,植物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关??
学生交流
?总结(投影):1不能,若没有,温度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食物来源;大气不能进行环流,水循环没有,最后生物灭亡。2植物的向光性。叶子朝上宽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太阳在不断变化。……
补充(投影):?
1.?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
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看来颜色不一样,较暗的是太阳黑子,高出球面的是日珥,颜色较亮的亮斑是耀斑。?2.?太阳表层可分为哪几层,学生看图讨论并回答?
太阳表层即太阳大气,从内至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①?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
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②?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光所
淹没),但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③?日冕层:?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3.?简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
提问:前面图中,颜色不一,说明太阳在不停地变化,即有活动,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活动呢??
太阳风的概念:从日冕层发出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太阳活动的现象:太阳黑子和耀斑。此外还有日珥。?
黑子:光球层中的暗黑区域,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性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耀斑: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4.?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哪些影响?
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就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补充:太阳辐射能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和地磁场,影响无线电通讯等;太阳活动长周期变化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生物生长;太阳黑子的峰年和谷年还跟涝灾有关等。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小结?
太阳外部结构由外到内分别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不同的位置存在着不同的太阳活动方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11年。
【板书设计】
太阳和月球
太阳
《太阳和月球2》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取知识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月球的太小,状况和环形山;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中国的“嫦娥”工程实施情况,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了解月球活动对与地球环境的影响,了解到人类登月的意义,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是在上学期学习了地球的相关内容后,对太阳系中天体的进一步探究。为后面太阳和月亮等天体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抽象逻辑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探索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充满兴趣,好奇心强。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教学难点:?
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实验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宇宙中,除了太阳外,月亮也是地球一个非常重要的近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的天体,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用学生熟悉的事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兴趣。)
新课教学
板书:1、月球的概括:?(1)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请大家说说月球和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我们称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月球离地球距离多远??
答:?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均为38.443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师:38.443万千米到底是多远的距离,你们能想象一下吗?打个比方,假如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个小孩以平时最快的速度从地球出发,步行到月球上去,在步行的过程中还没有时间吃饭、睡觉、休息。大约需要9年的时间。?
想一想: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
问:月球和太阳看上去的大小相似,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那么,同太阳、地球相比,月球的直径、体积、质量方面有什么区别??
答:?它的直径约为34764千米,太阳是它的400倍,比起太阳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也只有地球的1/81
活动1:在黑板上画出直径为1厘米的圆代表地球,请一位学生画代表太阳(直径109厘米)和月球(直径0.25厘米)的圆?
(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开动脑筋)
对比:
直径
体积
质量
太阳
109
130万
33万
地球
1
1
1
月球
1/4
1/49
1/81
板书:(2)、表面形态?
活动2:交流各位同学观察月球所绘制的月貌示意图,通过幻灯机展示学生作品供大家评价,教师肯定后选出最接近教科书的一幅作品作为“样品”,同时进行表彰,然后就学生亲手所绘制的作品,逐步设疑,进行探究学习。?
出示月球表面的近照:?
问:月球表面为何有明暗交错??
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究竟月面的那些构造和明暗交错直接有关呢??
辅助:出示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远处感受月面“远景”。?
归纳:月球表面百孔千疮,环形山是一种圆形低洼地带,被环形降起所包围,明亮的到),阴暗部分是的平原和低地(光线弱或光照不到),这些阴暗的低地曾被称为“海”和“洋”!所以自古人类会对月球有那么多的遐想。
(归纳: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太阳的反射光。)
板书:a、月球的形状——球形?
?????? ??b、月球表面有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
??????? ?c、月球上有环形山。
问:月球上有生命吗?我们能不能就地迁居到月球上过正常生活?为什么??
出示月面景观漫画,让学生把在地球上的生活体验和月球比较,展开想象和讨论,然后交流。?
图1: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跳过4米的高度,打破世界记录。
图2: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温度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则只有-183摄氏度。?
图3: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再美妙的音乐也无法享受。?
图4: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宇宙间物体就直接地砸下来。使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也可能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归纳:月球上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一片死寂,没有水,昼夜温差很大,重力变小,物体也变的很轻,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月球上的“仙桃树”只是代表一种科学的落后,嫦娥奔月只是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板书:(3)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和生命,引力小。
?板书:2、探测月球?
问:如果人要住到月球上去,可能吗?需要哪些条件支持?
师:人类很早就有登上月球、、翱游太空的遐想,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阅读:《人类登月大事记》与《万户与古代火箭》,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的重要性仅次于太阳,能夜间照明.带来潮汐,月球上有的矿产资源,月球的探测对认识地球性质,太阳系的演化,开发宇宙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我国正在开展的“嫦娥计划”登月技术对探索宇宙,开发宇宙空间资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增强国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播放太阳和月球的影像资料(教示光盘),然后学生自主练习。
小结?
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水和生命的星球,因为没有大气的保护,所以月球表面温差大,表面都是环形山(即陨石坑),月球表面不能传递声音。
【板书设计】
太阳和月球
月球
月球的概括:?
(1)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2)表面形态
a、月球的形状——球形?
?????? ??b、月球表面有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
??????? ?c、月球上有环形山。
(3)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和生命,引力小。
2、探测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