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9.1压强同步测试卷
一、 选择题
1.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2.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不同渠堤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
3.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下列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
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
D.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
4. 如图是某同学画的漫画“鱼儿戏水”时吐出气泡的情景,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其中的画法正确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三图都正确
5. 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 A 、 B 、 C 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A 、 p B 、 p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p A > p B > p C ? B. p A = p B = p C
C. p A < p B < p C ? D. p A = p C > p B
6. 如图8-4-7所示,从a管向细管b的上方用力吹气,则( )
图8-4-7
A.水不动 ?? ? B.水将沿细管b上升
C.细管b内水面下降 ?? D.大量气泡从细管下端喷出
7. 现有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8-1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瓶内外的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图8-1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 ??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孔流出,水从b孔流入 ?? D.水从a孔流入,酒精从b孔流出
8. 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支持面受的压强越大
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9. 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①弹簧秤? ②天平钩码? ③统一规格的长木块23块? ④海绵? ⑤量杯,其中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②③ ?? B.③⑤ ?? C.③④ D.①④
10. 三块形状和材料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金属块a、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8-1-7 所示,金属块三条棱长之比为1:2:4,设a、b间的压力为F a ,压强为p a ;b、c间的压力为F b ,压强为F b ;c与地面间的压力为F c ,压强为p 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8-1-7
A.F a =F b =F c ;p a =p b =p c B.F a <F b <F c ;p a >p b >p c
C.F a <F b <F c ;p a =p b >p c ?? D.F a <F b <F c ;p a <p b <p c
11. 如图 8-2-25 所示,甲、乙两容器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容器内的液体全部倒入乙容器中,甲容器底原来受到的液体压力和压强与乙容器底现在受到的液体压力和压强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压强都相等
B.甲、乙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C.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但所受到的压强相等
D.甲、乙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强相等,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12. 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后,再继续下潜,在此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的浮力F和它底部某处受到的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A.F不变,p变大 B.F变大,p变大
C.F不变,p变小 D.F变小,p变小
13. 如图 8-4-2 所示,大气压强是 76 cm 高水银柱,则管顶A处受到水银向上的压强是( )
图 8-4-2
A .76 cm 高水银柱 ? B .46 cm 高水银柱
C .122 cm 高水银柱 D .30 cm 高水银柱
14. 三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2:1,其质量比为1:2:3制成相同高度的圆柱体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A.1:2:3? ?B.3:2: 1 ? C .1:4:9 ?D.3:4:3
15.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个体积为50厘米 3 、密度为0.5×10 3 千克/米 3 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体积露出水面
B.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二、 实验题
16. 小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后拧紧瓶盖,在侧壁开了一个小孔 A ,发现水并不流出,这是因为受到 ?? 的作用;在 A 孔下方开一个相同大小的小孔 B ,将瓶盖拧开,发现从 B 孔喷出的水较远,这是因为 .
当老师介绍了液体压强,特别是演示了“帕斯卡裂桶实验”后,更激发了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 h 4 > h 1 = h 2 > h 3 .
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 反应出来.
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_________图.
比较图a和图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17. 某同学为了研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两只完全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粘合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物体A,橡皮膜分别朝向外面,当作物体的上下表面,金属盒分别用橡皮管连在完全相同的两个U形管上,两个U形管内为同种液体,如图(a)所示,实验过程如图b、c所示,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用格数表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U形管中的液面情况,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初步比较图(b)和(c)中的甲和乙U形管的液面变化可知:____ ;
(2)进一步综合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 .
18. 如图13(a)所示的实验装置叫做 ,用它可以研究液体 ? ?? 的规律。图13中的(b)和(c)和(d)探究的因素是 ? 。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三、 填空题
19. 如图所示,取一个侧壁上开孔的圆筒,把橡皮膜扎在侧壁开孔上,向圆筒内灌水后,观察到橡皮膜会变凸,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如果将圆筒移到高山上空气稀薄处,橡皮膜的凹凸程度会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如果将圆筒浸入装有水银的槽中,使得筒外水银面与筒内水面相平,橡皮膜是________的(选填“凸”“凹”或“平”)。
20.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的建造使用利用了________的原理。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________的作用。如图所示,在两张纸片中间向下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在如图8所示的甲、乙两容器中盛有水,水面相平,之间有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这个容器变成一个_________;M处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处压强,水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流动
四、 综合题
22. 人民公园绿化带内有一个喷水管,其管口与为其供水的水塔内的水面高度差h=20m,管口的内截面的面积S=4×10 4 .开关打开时管口喷水速度V=20m/s,水从管口喷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t=0.5s.求:
(1)开关关闭不喷水时,管口处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2)开关打开喷水时,空中水柱的质量.
交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图所示的“空中列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能充分利用空中资源,有效减缓地面交通的拥堵。
(1)一列总质量为14吨的“空中列车”,用8个轮子悬挂在水平轨道上,每个轮子的受力面积为125厘米 2 ,则列车对轨道的压强为多少?(g取10牛/千克)
(2)“空中列车”以电为动力,匀速行驶时,每公里耗电约为0. 5千瓦时。假设70%的电能用于克服阻力做功,则列车受到的阻力约为多少牛?
24. 如图,一柱状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密度为ρ,高度为h,试证明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p=ρgh。(提示:设柱体底面积为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C4、A5、A6、B7.A8.C9.C10.C11.B12.A13.D14.B15、C?
二、实验题
16、 大气压??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1) 液面高度差 (2) C (3) 同一深度,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7、 (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下上表面的压强差不变
18、 U形管压强计;液体内部压强;液体的深度;水的深度越深,压强就越大
三、填空题
19、 液体对侧壁有压强 ?? 不变 ?? ? 凹
20、 连通器 大气压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或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1、 连通器??小于??不会
四、综合题
22、 1)管口处受到水产生的压强为1.96×10 5 Pa;
(2)空中水柱的质量为4kg.
23、 (1)1.4×10 6 Pa(2)1260N
24、 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设柱状物体的底面积为S,则物体的对支持面的压力为:? ;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为:
试卷第8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