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6 11: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 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构想盼台早日归坎坷回家路母子伤离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举国齐欢庆 港澳繁荣日香




来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二:坎坷回家路邓小平 “一国两制”由谁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香港对大陆发展的支持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内地共批准港商投资项目12169个,同比上升1.3%,实际使用港资金额812.7亿美元,同比上升10.7%。截至2014年12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373067个,实际使用港资7469.4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9.3%。 1989年,66岁的的霍英东决定在一洋之隔的广州南沙这片滩涂上打造他心中的“小香港”。2014年,霍英东集团首次向记者独家披露,其在南沙东部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投资了60亿元人民币,目前23个项目已竣工,其中14个是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60亿元是什么概念?如果不考虑二十几年通货膨胀等客观因素影响的话,这笔钱可以买下两个造价29 .5亿元的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以及在内陆城市打造一个占地近100万平方米的旅游观光小镇。 大陆对香港的回馈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能供水一次,每次供水仅4个小时,300多万人生活陷于困境。在曾先生的记忆里,那时水对香港人特别珍贵,每户人家都会循环利用:洗米的水,会再用来浇花。
  这种困境在1965年得到改变——当年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开始正式向香港供水。仅1965年,以“供港水源”著称的东深供水工程就向香港供水150亿加仑(折合6820万立方米)。
“很难想象没有东江水,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曾先生说,“一滴水,甚至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它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对于大陆的援助,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二:坎坷回家路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从1983年7月12日到1984年9月,中英双方的会谈共进行了22轮,谈判相当激烈。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们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历史告诉我们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三、香港、澳门回归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何厚铧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1、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议一议四、港澳繁荣日 盼台早日归澳门市容回




门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China盼……
祖国的日益
强大
(中国综合
国力的提高)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课堂小结 邓小平提出含义1、“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
A、一个国家,两个政党
B、一个政权,两个国家联盟
C、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府
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2、“一国两制”的构想适用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 )
①少数民族问题 ②边界争端问题
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④港澳回归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C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意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她依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天才的创见”。这“天才的创见”指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4、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新中国国际威望提高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D、祖国统一是民族心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