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6 16: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瓦子、宋词和元曲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习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
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请在图中找出北宋、南宋与元朝都城的位置
读图
1.著名的大都市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很发达,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_______、南宋_______、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自学展示
东京
临安
大都
核心
关键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东京梦华录》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都城纪胜·市井》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马可波罗行记》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史料分析
下面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城市,你知道吗?
大相国寺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进入了
香 火鼎盛时期。宋太祖、宋太宗
都对大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这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道场。那时,大相国寺占地540多亩(相关于今天大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分为64个禅院,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古人称赞其“大相国寺天下雄”。北宋大相国寺号称 “皇家禅院”,一代代的帝王多次巡幸。皇帝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大相国寺为北宋惯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赐封号的荣誉。世界上第一个医用人体模型——针灸铜人,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中存放了100多年,供世人瞻仰,于是有了汴梁名胜——资圣熏风。
史海拾贝
《清明上河图》瓦子
自学检测
材料: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________。
2.东京的瓦子
瓦子
瓦子
演出
勾栏
情景假设
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历史来到了北宋都成东京,你会看到什么景象?请给同学们描述一下。
核心
关键
宋太祖蹴鞠图
商业活动: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
剃头、相面、算卦等
体育活动:武术、相扑、蹴鞠等
娱乐项目:说唱、舞蹈、杂技、戏剧等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宋蹴鞠复原图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元杂剧演员
杂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
别是什么时候?
杂剧。
宋代和元代。
3.元杂剧和节日
自学检测
宋朝时称春节为:
元旦
看图回答:

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
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春节
元宵节、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春节
二、宋词和元曲
温故: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1.宋词
唐诗
知新:什么叫词?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知道那些词牌?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在唐朝时出现。
词牌有《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两宋时期著名词人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苏 轼
豪放派
李清照
婉约派
辛弃疾
豪放派
宋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豪迈而飘逸,“ 派”
委婉、细腻、清秀,“ 派”
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派”
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这是一种 的艺术。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他与 、
、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 》。
综合性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
窦娥冤
2.元曲
自学检测
《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 到 到 共1362年的史实。与 并称“史学两司马”。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司马迁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自学检测
课堂探究
1、宋元时期名的都市有哪些?其中繁华的文化生活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开封、临安、大都等;
瓦子“勾栏”等;
说明了:宋元时期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隋唐以来的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各举一例著名代表人物?
唐诗 宋词 元曲
李白 苏轼 关汉卿
3、史学两司马指的分别是谁?他们的作品分别是什么?各式什么题材的著作?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精神?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编年体

精神: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敢于创新。
连线题:
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知识巩固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都市生活
文化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元曲四大家”
史学:司马迁 《资治通鉴》
【知识小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穿越历史时空,小明来到北宋时期的开封。如果他想到最繁华的地方去考察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你会介绍他去( )
A. 大相国寺 B. 天波杨府 C. 禹王台 D. 开封府
2.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 宋朝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提高
B. 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C. 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
D. 宋朝节日的热闹景象
A
C
【课堂训练】




3. 某中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的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座都城搭配在一起最为合适?( )
A. 秦都咸阳 B. 东汉洛阳
C. 唐都长安 D. 南宋临安

D
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据此判断,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厂 B.早市 C.瓦舍 D.集贸市场
C
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完整 B.边境贸易繁荣
C.民间艺术精湛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6.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B




7. 下表是南宋时我国一位著名文学家的部分信息,该文学家应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关汉卿
B
8.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

A. 融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体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 关汉卿是著名的戏剧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D
10.《资治通鉴》与《史记》被称为是“史学双璧”。《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昭
B
9.近几年,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D



11. 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 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 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D
二、材料解析题
16.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主题为“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和住行。听完故事后,我们了解到宋代人如果想听说书、看杂技可以去什么地方?
瓦子
(2)小丽同学为了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两首诗词。请你写出对应节日的名称。
端午节、中秋节。
(3)上述两首诗词中,哪一首是词?其作者是谁?他为词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



第二首。苏轼。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起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