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文字动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文本分离的方法。
2. 学会滤镜的使用。
3.学会制作文本的移动、淡入淡出动画。
(二)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动画创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本分离、滤镜的使用、文字淡入淡出效果的制作。
难点
动作的创建;文字类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安装flash软件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先播放制作好的宣传片,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其中文字的变化。在这个作品中,除了精美的图片,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二、新授
活动一:创建静态文字
(一)教师讲授:
将图层1重命名为“背景”,在“背景”层第1帧将背景图片导入到舞台,,并延长至100帧。
选择第一帧,利用文本工具输入“美丽广西”。
设置文字的属性。文字类型为“静态文本”,字体、颜色、字号等。
(二)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创建“美丽广西”的静态文本。
活动二:文本分离
教师讲授与示范
对文本进行两次分离。
原因:第一交分离,可将一行文字分离成单个文字;第二次分离的意思是,将文字打散成图片,使其变成矢量图。
利用选择工具和自由变形工具,对文字进行位移和拉伸变形,用“墨水瓶工具”可为文字描边,用“颜料桶工具”可添加渐变色。
学生实践
对文字进行分离,然后修饰文字,对文字进行美化。
活动三:滤镜的使用
教师讲解:
注意要点:
和Photoshop一样,Flash也提供了丰富的滤镜工具。利用滤镜可方便地为文本及影片剪辑元件添加特殊的效果,而图形不可用滤镜。
示范:(1)组合文字,并将文字转换成“影片剪辑”。
(2)单击选中的“文字”,在滤镜面板为其添加滤镜,如投影、发光、斜角等。
(二)学生实践
根据要求,利用滤镜给文字添加特殊效果。
活动四:文字的移动及淡入淡出效果制作
“文字的移动”。
1.学生自主探究,在“文字”图层第40插入关键帧,选择第1帧,将文字“美丽广西”移至舞台外,创建补间动画。(3分钟)
2.学生演示。
(二)淡入淡出效果的制作。
设想最终的效果:让文字从舞台外缓缓进入画面,同时颜色由浅转深,停留一段时间后逐渐淡出隐去。
教师分析:
让文字从舞台外缓缓进入画面,实际就是文字的移动,刚刚已完成。
淡入淡出,可通过调节文字的“Alpha”属性来实现。
选择“文字图层”,分别在第60、100帧插入关键,将第1、100帧中“文字”的“Alpha”值调节为0,第1至40帧创建补间动画,第60至100帧创建补间动画,便可实现。
三、课堂练习
1、为下图配上一首古诗,并制作文字淡入淡出效果。
注: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堂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用形象的动画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切入本课的主题。
创建静态文本是新内容,学生没有学习过。教师的示范更强化学习的印象,提高学习速度。
强调“分离”的目的,让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能举一反三。
。
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
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分析动画实现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 主分析动画。
练一练,巩固知识。
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小结
1、通过本课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能否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哪个作品让你最有成就感?为什么?哪个地方你还掌握不好?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共同反思,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教
学
反
思
本课内容是《畅游云南——文字动画》,为了更接地气,我们选用广西桂林的背景图片,学生也比较欢喜。总体上来说,本课是比较顺畅,但因内容比较多,老师讲解的部份比较多,和学生互动也比较少。下次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更具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