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回顾、预习:
1、北宋有没有统一全国?
2、当时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教师:既然北宋没有统一全国,还存在着西夏、辽等政权,哪么这戏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他们与北宋经历了怎样的战争,结果如何?又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内容,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记住辽的建立,理解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解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明确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教师:目标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带着目标,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看自主学习第一部分
(三)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从课本上找出相关内容,并及时记忆。)
一: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和战:
1、看课本第一部分33-34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看材料: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问:①、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个民族?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后来建立了什么政权?
学生回答后,教师:既然建立了辽国。我们看一下辽的情况:
2、辽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教师:利用科件展示幽云十六州,向学生介绍幽云十六州被辽占领,使中原王朝失去了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致使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3、辽与北宋的和战用兵:
材料:979年,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同时,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对辽用兵。其结果是( )(思考为什么?)
宋真宗在位时,辽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城下,威胁到都城开封
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军打退辽军,后双方议和,签订
合作探究:通过以下材料,探讨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兵器)。
问根据材料,说说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
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要一分为二的去评价澶渊之盟的签订。
二、西夏的建立与北宋的战、和
1、西夏的兴起:
前期,西北 族 称帝,定都 ,史称西夏。
2、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两败俱伤。最终,宋夏和谈,签订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四)课内巩固:(相信你做得很好)
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2、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五)课堂检测
1、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城之下,威胁开封,当时力主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文天祥 C、苏轼 D、岳飞
2、“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句话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和平相处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福利
3、材料题: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
“和议中虽然宋辽以同等地位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使宋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但是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课主要学习了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跟北宋的和战,明确了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知道了这一时期的民族特点,这一时期各民族虽然有战争,但和平是各民族交往的主流,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去维护我们的民族团结。
课件20张PPT。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的兴起,记住辽的建立,理解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 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解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明确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问:
1、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个民族?
2、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一)契丹族的兴起和辽的建立契丹游牧、狩猎辽的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辽契丹文字契
丹
货
币 辽太宗 时, 占领幽云十六州1、北宋对辽用兵
979年,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
面的同时,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
对辽用兵。其结果是……失败(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澶州材料一
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深入,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顺势惨重,其余诸城皆在宋军手中。材料二
宋军顽强抵抗,射杀了辽军大将。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问:
1、根据材料可看出,宋、辽哪一方占优势?
2、北宋是如何做的?
北宋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问:
根据材料,说说澶渊之盟有什么影响?消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积极: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一)西夏的兴起二、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和战 前期,西北 族 称帝,定都 ,史称西夏。元昊兴庆府党项11世纪(二)西夏与北宋的战、和二、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两败俱伤。最终,宋夏和谈,签订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岁币影响:
1、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负担。
2、但带来了和平,有利于西夏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动脑筋:
从此图可知,辽、西夏、北宋时期的特征是什么?民族政权并立
学以致用
1、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学以致用2、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材料题: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
“和议中虽然宋辽以同等地位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使宋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但是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澶渊之盟北宋和辽一方面,说明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另一方面,说明用钱物换来的和平是值得的。 “争战—和议”
(澶渊之盟)“争战—和议”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