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提升检测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20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1)我就陪父亲在门 kǎn______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 lú______埋在膝盖里半
晌都没动。
(2)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 pì______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
大院,里面有几间 tā______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2. 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泊秦淮》中,表明诗人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愤慨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贾生》中,诗人借对汉文帝的嘲讽来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
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尝.射于家圃( )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3)睨.之久而不去( )
(4)尔安.敢轻吾射( )
4. 名著阅读。(4 分)
[甲]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
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
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乙] 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
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磕磕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
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甲 段 中 祥 子 “ 几 乎 要 哭 出 来 ” 的 原 因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 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
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 分)
6. 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2 分)
7.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8. 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
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4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传 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
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
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
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
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
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
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
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
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
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
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厢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厢
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
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
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
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
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
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
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
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
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
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
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9. 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表现“她”的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2 分)
十分痛苦→①______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______→十分感激
10. 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11.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
的含义。(4 分)
12. 在杨绛的《老王》一文里,我们感受到了老王与杨绛一家之间“以善良体察善良”
的美好关系。读了本文之后你能否感受到同样的美好?请结合本文和《老王》的相关内容谈
谈你的理解。(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4 分)
中秋对月
[唐] 曹 松
①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 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3. 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_______”是指“中秋”,“________”是指
“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 分)
14. 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7 分)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
①
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
②
,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
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
③
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 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
④
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 ①周 (yǐ):西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桓彝是
谯国人,曾任骑都尉,西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
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见睿微弱,谓.曰( )
(2)因相视流涕.( )
(3)王导愀然变色.曰( )
(4)众皆收泪谢.之( )
16. 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
A. 举目有江河之.异
B.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送孟浩然之.广陵
D.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18.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 分)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何 以 济
19. 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3 分)
20. 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
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 分)
追感往事
①
[宋] 陆 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②
。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四、语言运用(56 分)
21. 央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栏目,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感恩”,特邀请你为主持人
设计一段精彩动人的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词,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100 字左右。
(6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
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
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力求写
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详解详析
1.(1)槛 颅 (2)僻 塌
2.(1)独坐幽篁里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双袖龙钟泪不干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3.(1)曾经 (2)放下 (3)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4)怎么
4.喜极而泣,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失去了车子和爱人而麻木痛苦
5.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6.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视,为下文阿长赠书埋下了伏笔,突出了“我”拿到书时
的震惊与感激。
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我”接到书时的惊喜,生动形象,凝练传神。
8.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
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既交代了重点人物、重点事件,还暗示了阿
长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
的回忆,抒发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祝福之情。
9.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②心急如焚
10.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答出三点即可)
11.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
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12.示例:能。本文中的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因为“她”的
善良,火锅店的生意因男孩的感恩回报由冷清又好转起来。《老王》里杨绛一家因为善良,
得到老王亲人般的爱,老王临终前给他们送来香油、鸡蛋;老王因为善良,得到了杨绛一家
的尊重和关心。当我们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时,善良就会传递下去,不仅会温暖别人,
也会帮助自己,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3.秋三五 蟾盘
14.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
那样公平公正的情感(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
15.(1)对……说,告诉 (2)眼泪 (3)脸色,表情 (4)道歉
16.[解析] D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 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
项中的“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C 项中的“之”是“去,
往”的意思;D项中的“之”是代词。
17.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抬眼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18.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19.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王导是一个热爱国家、迎难而上(积
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而他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
为国效力。
20.这两句运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典故,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
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
现象的无奈、愤慨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
江左夷吾
周 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逃难到江
左,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 )说:“我因为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来此只求保全一命,可
是这里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支撑!”不久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告辞
后,对(周 )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新亭对泣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 坐在中间感叹说:“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抬眼
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于是相对流泪。王导神情严肃地说:“(我们)应当齐心协力
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沦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
大家都擦去眼泪,向王导道歉。
21.略。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