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7 05: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1.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出现了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宋朝 C.隋朝 D.汉朝
2.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不包括(   )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洛阳
3.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在“瓦肆”里听说书
C.用筒车灌溉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4.《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一个地方有说书的、唱曲的、卖饮食的、相面的、算卦的、表演杂耍的。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草市 B.早市 C.瓦子 D.勾栏
5.《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大兴文字狱
6.下面的节日,在宋代就有了的是(   )
①春节 ②端午节 ③元宵节 ④青年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
A、《史记》B、《离骚》C、《资治通鉴》D、《红楼梦》
8.下列人物的词风与苏轼最相似的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关汉卿 D.马致远
9.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汤显祖 ③辛弃疾 ④屈原 ⑤李清照 ⑥曹雪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王实甫 D.郑光祖
11.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
A. 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 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2.《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精确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13.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下列对宋代城市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开封、临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B.瓦子中专供读书的地方叫“勾栏”
C.城市的繁荣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内容
D.在北宋开封出现了文化娱乐场所
15.《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16.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17.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其作品的原作者是( )
A.顾恺之 B .阎立本 C .吴道子 D.张择端
18.苏轼与辛弃疾作品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具有豪迈奔放的写作特点 ②都是宋朝著名的词人 ③都具有委婉、细腻的写作特点 ④都描写南宋政权的不思进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
A.苏轼 B.汤显祖 C.马致远 D.关汉卿
20.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
①春秋 ②战国 ③汉朝 ④唐朝 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
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
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2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市舶司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元杂剧兴盛的中心城市是( )
A.洛阳 B.开封 C.临安 D.大都
24.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北宋初年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南宋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宋朝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怎样的变化趋势?
(2)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6.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l)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两幅美术作品,从图中 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图一、图二两幅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图一、图二所示的美术作品外,你在学习历史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答案
1.B
2.D
3.B
4.C
5.A
6.A
7.C
8.B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D
17.D
18.A
19.D
20.C
21.D
22.D
23.D
24.(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民族融合。回族。(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5.(1)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高度繁荣(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
26. (l)图一:交通方式多样化(牛马车、轿子、骆驼)、商业繁荣、城市建筑(城门、桥梁)、店铺、商贩、护城河、城市绿化等。: 图二:沿街店铺、手工作坊、石块街道、服饰等。(2)封建杜会:手工业、商业等。(3)文物、遗址、遗迹、文字记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