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的特征) 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的特征) 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7 14: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2.2-2声的特征

课时目标
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
了解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精要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
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系。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声源振动的 、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响度:决定因素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是不同的。
音色:决定因素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减弱;(3)在 减弱。

(
噪音
) 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
声音的利用
)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热身预习
1、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4、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交谈时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B.优美动听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
C.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D.人对着高墙喊一声,人不一定就能听到回声


精解名题
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3: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4: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
A.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方法小结】

巩固练习
1、先轻敲一个大钟,再用力敲一个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
(
图19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D、瓶子振动, 水的高度

3、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是
4、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5、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6、码头上的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 )
A、汽笛声音调高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速度大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8、关于声现象的归纳,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
次声波 乐音
A、声波按频率分类 可闻声波 B、声音的种类
超声波 噪声
音调 固体
C、乐音的特性 音色 D、声音传播的介质 液体
频率 气体
9、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t/℃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98
声强 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_________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当堂总结



自我测试
1.在物理学中,把人们由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高低称为 ,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为 ;即使是高低、大小都相同的声音听起来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可见声音除了高低、大小这些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就是 。习惯上称声音的这三个特征为声音的三要素。
2.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其 越大,音调越 ;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发声体 的大小,二是听者距离发声体的 。
3.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时,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区分开,人至少要离高墙 m远。
4.我们闭上眼睛,仅凭耳朵的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因为( )。
A.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 B.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
C.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D.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5.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 减弱;二是 减弱;三是 减弱。
7.一切发声体都在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则声音
的 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则 越大。
8.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9.声音响度的大小( )。
A.只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B.只由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C.只由振动的幅度决定 D.由振动的幅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10.人们可以凭听觉识别出不同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
A.频率 B.音色 C.振幅 D.声速
11.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光传播的速度
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12.现在城市的汽车、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本该在农田里耕地的拖拉机也堂而皇之地奔跑在街道上。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和 。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优美的乐曲肯定不是噪声。( )
(2)城市绿化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
(3)声音是没有细菌的,因而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
(4)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但对附近的居民是噪声。( )
14.正以重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经4s听到从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求鸣笛时汽车与崖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15.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
知识精要
1、音调,响度,音色 高低,频率 大小,幅度 音色 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热身练习
1、振幅,振幅 距离,大 2、音调,响度,音色 4、琴弦,音调 5、响度,音色
6、C 7、B
精解名题
1、振动,音色 2、C 3、B 4、D 5、A
巩固练习
1、B 2、D 3、C 4、A 5、D 6、C 7、B 8、C 9、95摄氏度,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引起水发生剧烈的震动。水沸腾之后,气泡更均匀,所以声音稍微小一些。
自我测试
1、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频率,高,振幅,距离 3、0.1秒 ,17 4,D
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正常生活,工作,休息 6、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 7、振动,频率,音调,响度 8、C 9、D 10、 B
11、D 12、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3、错,对,错,对 14、684米 15、510米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