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7 14: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例如触碰含羞草,叶子合拢。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
②具有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
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直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导管。
2、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
激素类别
产生器官
激素的功能
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生长激素
脑垂体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
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胰岛素
胰脏
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促进血糖分解
分泌不足:糖尿病
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肾上腺素
肾上腺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
睾丸/
卵巢
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含量: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
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
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
2、反应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体液调节 和 神经调节,并以 神经调节 为主。
4、体液调节主要是 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
3、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细胞体;② 细胞核;③ 树突;④轴突 ; ⑤ 髓鞘 ;⑥ 轴突分枝 ;
5.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传递方向: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三、信息的处理:
1、神经系统构成:
2、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3、大脑表面的沟、回、裂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语言神经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5、脊髓: 1)位置: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2)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在反射活动中:①、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可以独立完成许多低级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②、脊髓的有些反射功能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如缩手反射手可以被控制住不缩回来;即: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3)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
3、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低级反射 ,是 先天性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4、条件反射。
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高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 绝对不变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2、产热
(1)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骨骼肌 。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 直接散热 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散热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增加 。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较有限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 主要的散热方式 。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热多 ,而 散热困难 ,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