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科学(化学)
复习策略
内容
1
什么是复习课
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初中科学的复习教学建议
3
2
什么是复习课
1
复习课
复习课是巩固、梳理某一阶段的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与新课的主要区别:
(1)上位目标不同:新课重在建构新知、体验过程,而复习课重在织线成网、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2)教学重点不同:新授课突出“知识从哪里来”,复习课突出“知识到哪里去”;
(3)认知模型不同:新授课认知模型为前知—新知,复习课认知模型为提取—重组—应用。
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
1、复习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积累。
?
2、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
?
3、以练习替代复习,而学生的练习往往又是无效、重复的,解题策略单一不求方法的提取。
4、要求学生埋头解题,坚信解题越多,考试起来“碰上的概率越大”。?
初中科学(化学)的复习教学建议
3
a)重视情境,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趣)
b)基于目标,有效构建知识体系;(网)
c)基于学生,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导)
d)重视双基,严守课堂教学底线;(实)
e)重视应用,悉心提高迁移能力。(悟)
重视情境
a
1、标签中的钙、镁、钾、钠等的含量是指什么的含量?
2、这种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H2O
+1
-2
H2SiO3
+1
-2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标出Si的化合价
重视情境
a
[活动一]口香糖锡纸点火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出问题]1.电池为什么可以将锡纸点着?
2.此实验能否将锡纸换成普通的纸或者铝箔?
[学生活动]1.观看演示实验,独立思考口香糖锡纸燃实验原理
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活动二]口香糖锡纸成分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验证口香糖锡纸中的金属是锡还是铝?
[学生活动]1.设计实验
2.全班交流讨论、分析实验方案可行性
……
(铁生锈条件与防护,常见合金及其优点)
重视情境
a
(1)“探险队员”一一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野兽(即
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请同学们帮助他安
全地逃生,并写出能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探险队员是Ca(OH)2的话,又应该如何安全逃生呢?
请找出逃生路线。
(3)如果探险队员CaCl2从入口出发,请问它不能从(1)、(2)、
(3)哪一个入口进入?为什么?
(4)如果探险队员CuSO4在出口处等待队员,请问它不能停在
(6)、(8)、(9)三个出口的哪一个出口?为什么?
编织成网
b
学生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补充、完善
教师
提炼大的框架
形成基本的网状结构
其次拓展延伸
将细碎知识点挖空留给学生填入图中
编织成网
b
酸的复习:结构——性质——用途。
碱的复习:类比的方法进行复习。
决定
决定
编织成网
b
学生自己整理思维导图,教师展示做得较好的作品;
讨论思维导图的优劣,再完善自身的思维导图。
编织成网
b
编织成网
b
常见的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取信息,共同编织成网
编织成网
b
以学案的形式,边织网边收网。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评价
内容
实施
目标
评价先于教学设计;
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台州卷 2016,29题)
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台州卷 2017,29题)
解决淡水资源危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小柯设计如图装置模拟海水淡化,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
(2)实验结束后,向乙装置的试管内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目的是_______。
(3)为使冷凝效果更好,可以对乙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台州卷 2018,20题)
草酸固体熔点较低,受热熔化后,迅速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草酸(H2C2O4)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
2.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3.加热分解草酸固体,应选择图中的 ______ 装置。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1、物质制备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每年的中考中都占有一定比重,所以在物质制备的复习中渗透化学实验原则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核心知识)
反思:
1、基础知识回顾——问题呈现——问题解决——归纳总结——迁移提高的复习模式。
2、复习时过于注重面面俱到,譬如: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验满的方法等,复习内容要有所取舍。
2、前测后发现学生对于绿色化学、化学规范用语、物质制备时对于装置的选择依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操作与语言组织等存在困难。(基于学情)
教学设计
null
集气瓶
制
气
瓶
验
气
瓶
反
应
瓶
洗气瓶
贮
气
瓶
集气瓶功能
量气瓶
“以境串知”
“以学定教”
a
b
若所要收集的气体有毒且能溶于水,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此气体。
若气体密度大于(或小于)空气密度,气体应从___端进;
空气
若把集气瓶倒置过来呢?
a
b
1、收集气体
气体应从___端进?
a
b
若所要收集的气体有毒且不溶于水,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此气体。
a
b
“以变提效”
null
2、制气瓶 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
2. 2H2O2 2H2O + O2
MnO2
1.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3. Zn+H2SO4==ZnSO4+H2↑
----AgNO3溶液
检验CO2气体
检验HCl气体
3、验气瓶
----澄清石灰水
检验H2O气体
----无水CuSO4
H2、CO的检验:
黑色CuO变成红色,再检验是否有H2O、CO2新生成。
还原CuO
A
B
C
D
E
F
下列仪器可重复使用
要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CO应如何操作?
再检验 CO
后除去CO2
检验步骤:先检验 CO2
总结规律:CO2会干扰CO的检验。
用NaOH溶液吸收CO2
先用CO还原CuO
再用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CO2
A
B
C
D
E
F
下列仪器可重复使用
要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CO、H2O应如何操作?
要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2、H2O、H2、CO?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和收集CO2,得到的CO2纯吗?如果不纯,那么收集到的气体里面可能含有什么杂质?
大理石
稀HCl
那么应该如何证明里面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含有的气体杂质:氯化氢气体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
AgNO3溶液
想一想、议一议:
4、洗气瓶
2.如果我想证明混合气体中杂质的成分,并制得较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应该怎么办?
浓H2SO4
C
无水硫酸铜
B
AgNO3溶液
A
B
A
D
C
大理石
稀HCl
想一想: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想一想、议一议:
NaHCO3溶液
D
小结:
1、先证明 后除杂 最后干燥
2、如果有水蒸气的一般最先证明 最后除去
①所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
②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以题记点”
学生主体,重视双基,重视应用
c
二轮专题复习的其他做法:
从题目出发,设计教学,回归实验,拓展提升。
说透同类型的题目,寻找解题规律,后测进行评价。
要把某个东西设计得很好,你就必须熟悉它,真正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你需要持续投入很大的热情才能真正彻底地明白它,你需要反复地咀嚼回味,而不只是囫囵吞枣。
这就是我的秘诀——专注和简单。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如何创新的,他们可能会感到一丝负罪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创造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
乔布斯语录:
创新来自于人们走廊上的交流,或午夜的电话,或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漏洞。创新来自于某个人临时召集的六人会议,他认为自己明白了世界上最酷最新的事物,而且想知道其他人如何看待。
创意来自于我们对1000种东西说不,从而确保我们不会误入歧途或陷入太多琐碎的事务。我们总是在思考我们能够进入的新市场,但是只有学会拒绝你才能集中精力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结束语
教师修炼自身,提升自身,要学会拒绝,学会专注,反复咀嚼回味。
简单的招式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绝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