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台州市九年级复习研讨会生物部分(初中科学复习的策略和体会之生命科学篇)(课件 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台州市九年级复习研讨会生物部分(初中科学复习的策略和体会之生命科学篇)(课件 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7 10: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复习的策略和体会
之生命科学篇
一、近三年台州卷生物部分变化(题量与分值)
2016 2017 2018
选择题 4题
共16分 4题
共16分 6题
共24分
简答题
(填空题) 5格
共10分 6格
共12分 5格
共10分
实验
探究题 1题
共12分 2题
共15分 1题
共4分
分析计算题
(解答题) 2题
共14分 2题
共14分 3题
共8分
总计 52分
(占26%) 57分
(占28.5%) 58分
(占29%)
二、2018年台州卷生物部分试卷结构
了解 a 40分, 理解 b 12分 , 应用 c 6分
题号 题型 2018年台州中考生物部分 水平 分值
1 选择 5.1.5 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a 4
2 选择 1.1.2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b 4
3 选择 1.13应用细胞的结构模型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c 4
10 选择 2.1.2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a 4
11 选择 2.2.2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 4
12 选择 2.2.1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 4
17 填空 4.1.①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 a 4
19 填空 1.3.1②识别分类的依据 a 4
25 实验
探究 3.2. ④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a 6
30
31
33
解答 5.1.2①知道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2.1.③概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1.3.1①概述某一具体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1.3.1②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 a

a
b
c

4

4
4
2
生命科学部分的知识体系
5个主题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11a 7b 2c )
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换 ( 14a 5b )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 6a 1b )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21a 1c )
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 ( 12a 3b 2c )

总共五大主题,分布十一个单元,共86个考点,分别为
71a, 12b 和 3c 。达到此 c 要求的考点为:

1、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2、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4、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建立膳食平衡的观点
2019年更换了一条中考说明条目(生物部分)

主题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细胞与生命活动
③ 说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特点

原先2018:③说出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1.注重对核心概念进行考查,突出基础性
三、科学试卷中生物部分的具体特点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体内物质的运输
营养物质的消化 显微镜和细胞结构
光合、呼吸、蒸腾三大作用 传染病和免疫
激素调节 自然选择和适应 植物生殖
生物分类 生物探究等主干知识
核心知识年年考,
核心知识变式考!
2.重视考核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
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以统计图、表格、图画、清单、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模型、发票、地图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图表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可以减少文字量,使过程更加直观,对学生解题起到帮助;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重视实验操作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
三、科学试卷中生物部分的具体特点
(18年)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让已观察到的像更大,接下来应进行的
操作是( )
(17年)3、下图是小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四个操作,其中
使模糊物像变清晰的操作是(? )
(16年)6.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
要的是(? )
A. 移动装片 B. 转动物镜转换器
C.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转动粗准焦螺旋
(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
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12. 5月15日,在“月宮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笛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2)某同学认为“月宮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人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
9. 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贤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足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四、2019中考生命科学备考建议: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1、把握“双基”,紧扣考纲
要仔细研读教材与考纲,扎实掌握基础知识,重视以主干
知识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技能的复习,加强科学用语
的复习。

2、渗透树立生物学基本观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命物质性的观点、生命进化的观点、生态学观点等。
在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切实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有意
识地进行概念间的辨析,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在
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作点——线——面的归类,作纵向、
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类,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复习
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是复习知识内容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3、抓住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贝多芬(背多分)
理查得-克莱德曼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感性运动最引人注意的例子是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捕蝇草、猪笼草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等现象都是植物的感性运动。
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
传染源
易感者
患者或可能会患病的携带者
对此疾病缺乏免疫力的健康者(人或动物)
病原体
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找实施对象
关键
物品、病原体、媒介生物等
传染源
易感者
预防三环节
“应激性、感应性、反射”;
“呼吸、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传染源和病原体”;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长素、生长激素”;
“性状、基因、DNA、染色体”;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
部分原料CO2
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呼吸作用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中考说明》的作用

1用:上课复习用(最常规使用),做到不超不改
2用:利用中考说明,进行中考试卷分析(横向和纵向)
看主干知识点和高频知识点

3用:学校统练命题依据,建立双向细目表,看有无
考点的遗漏和重复

4用:考前20天使用,看看有无复习的盲点,清除
知识死角
复习的重要三点:扫除知识盲点,解决知识疑点,
提高生长点
(二)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
1、重视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主要包括:
●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
●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表达的考查
●实验原理的考查
●控制变量法的考查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考查
●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缺陷评价的考查
例1:小红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下图
所示的实验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
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 →5 。
(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小红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上图5中可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 。
例2.(2018温州)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
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
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
用_ 进行比较。
(2)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
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
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从“经典实验”出发


谈谈实验探究的设计原则和答题要领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
▲1.提出科学问题
▲2.进行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表达与交流
1、光合作用实验
2、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淀粉实验
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置对照(注意控制变量)
2、排除干扰
3、其他条件最优
4、重复实验(多次实验)
5、大样本(数量多)
1. 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对于如何设置对照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方案:①取两株生长相近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株继续遮光,另一株光照4小时,然后分别摘其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②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分别摘其有无遮光的两张叶片进行实验对比;③取一株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后,将其中一张叶片作部分遮光处理,然后光照4小时,摘取这张叶片,将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进行实验对比。
(1)上述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
(3)如图,有同学对叶片脱绿的操作进行
了微型化改造,很快完成了实验。请说出
这个微型实验的一个优点或缺点: ▲ 。
2、实验室常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请写出此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
小柯在科普读物中查得一些蔬菜提取液也可催化H2O2分解,
为此,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将5克新鲜莴笋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
快速充分研磨。然后,向研磨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再用
纱布过滤即得莴笋提取液。
② 用注射器吸入3%的H2O2溶液5毫升,并将针管内的气体排出,
然后尽快吸入5毫升的莴笋提取液,密封注射器端口。室温下置
于试验台上,每分钟记录一次氧气的生成量(注射器内体积的增
加量),历时10分钟,求平均值。
③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加入菠菜、白菜提取液后的每分钟氧
气生成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室温20℃,pH值为7):
(1)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蔬菜提取液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
用,还需补充怎样的实验?
等量的蒸馏水
3.(嘉舟-26)肾上腺素和药物“心得安”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
从而影响动物的代谢水平。学习小组用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进行了
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对小白鼠代谢水平(耗氧量)
的影响。
【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肾上腺素、心得安、生理盐水、
注射器、检测耗氧量的装置。
【实验步骤】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剂;
②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自鼠20只,平均分为四组。
A、B、C组小白鼠按如表所示注射等量药剂(用“+”表示),
而D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 ;
等量的生理盐水
4.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小明进行了系列实验:
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
①分别称取l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
②在试管内加入5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
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
实验数据。
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
件分析,其原因是 。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 。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

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人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
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
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
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


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
1、对照类型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每支试管都加入等量相同的馒头碎屑,第一支试管注入2 mL唾液,第二支试管注入2 mL清水,不做任何处理的第二只试管就作为空白对照组。
如:“证明某昆虫呼吸作用产生C02.
实验步骤:A.取同种等大的活昆虫若干,均分两组编号甲、乙.B.把乙组昆虫灭死后,两组昆虫均放在密闭的装置中,
(2)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
另设对照组。

如在“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设计以学
生个体在运动前测量的脉搏与运动后测量的脉搏进行对比,将运动前的脉搏作为对照,说明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如在“探究光对蜗牛的影响”实验中,将蜗牛放在一半明一半暗的条件下,观察蜗牛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对象蜗牛上进行。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以同一细胞前后两种状态进行对照。
如“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利用同一张银边天竺葵不同部位(叶片边缘无绿色)进行对照。
(3)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如:设计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的实验将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随机分为3组,在相同水质、饲料、温度条件下饲养。A组加入甲状腺激素,B组加入甲状腺抑制剂,C组不作任何处理。在这个实验设计中,A组为实验组,B、C为对照组,其中,B组为条件对照,C组为空白对照。通过条件对照、空白对照的设置,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因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探究促进柳枝扦插生根的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实验步骤:
1 . 配制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I% .0. 2% .0.3%、 0.4% 、0.5%浓度的生长素稀释液.
2.在每一生长素稀释溶液中均浸泡同种等粗长的柳枝三根,一段时间观察每组柳枝的生根状况.
实验结果:0. 2%组中柳枝生根的平均数最多,
实验结论:0.2%的生长索溶液能较好的促进柳枝扦插生根.
最后还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实验设计均需要设计对照组,也有的析因实验设计中就不需要对照组,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实验就无需对照组.
5、将一些能较好吸收和发射红外线的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如氧
化铁、氧化铝、氧化锌等)通过特殊工艺织人造纤维,然后用
该种纤维制成的内衣,称之为红外保暖内衣.对于红外保暖内衣
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比较,某人
设计如下实验:
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
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
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
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
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
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
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 。

(1)上下午气温不同、跳绳的频率和力度不同、
人体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体温不同、
控制变量
a、同时在上午或下午进行实验
b、两人同时穿不同的保暖内衣同时跳绳
c、控制跳绳的频率和力度相同
严格的变量控制:
用这两种不同的内衣布料制成左右对称或前后各一半的内衣,穿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测定左右胸或前后胸背在跳绳前后温度的变化。
(4)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
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
变量控制:

这是实验的核心问题。我们正是通过操纵实验变量来观察测量实验结果的变化。其过程可表示为:
施加实验变量 反应变量:取消或改变实验变量 反应变量消失或程度改变。这是用两个相反的方式进行的控制,其所依据的原理是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减法原理就是设法排除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考察对象的稳定,从而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反映对象。
依据减法原理,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去掉或隔离某种条件的影响,如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在实验设计中,必须选择缺乏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来栽培大豆,目的就是排除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二是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干扰。
运用减法原理控制的实验有很多,如探究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作用原料之一的实验,实验组中氢氧化钠的
作用就是消除二氧化碳,通过对照,以确定被减去的二
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再如.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中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和温特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种子的萌发等都是运用减法原理而设计的对照实验.
因此运用减法原理的生物学实验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着
重要的作用。
加法原理就是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激发状态中反映其某些特征。根据加法原理所设计的实验,不是保持或保护研究对象的原始状态,而是要干扰甚至破坏研究对象的某种状态。
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时,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蝌蚪使蝌蚪在短时间内变成一只小型青蛙,从而证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促进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

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
种: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做了加法处理的那一组实验就是实验组,没有做加法处理(处于自然状萄的那一组就是对照组: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做了减法处理那一组实验是实验组,没有做减法处理那一组实验是对照组。
6. (温州卷)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
生长的特性,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其他条件最优原则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为A组和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步骤二 (1) ▲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三 (2) ▲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步骤四 (3)几天后,观察 ▲ ,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五 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1)将一组玉米幼苗竖放,另一组玉米幼苗横放

(2)用大纸板箱罩住两组玉米幼苗

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

(3)两组玉米幼苗茎生长的方向
排除干扰
条件最优
设置对照

7、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在一盆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是用水培法成分鉴定来观察镁元素对植物的作用,A瓶中放入全营养液, B瓶中放入缺镁营养液,放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植株和B瓶植株的部分叶慢慢出现萎蔫,最后两瓶中的植株都死亡,试分析植株死亡的原因.
幼苗

塞子


缺镁营养液
幼苗

塞子


全营养液
8.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科技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
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
、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
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
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重复实验(多次实验)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
验是 。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
补充的实验是 (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2)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多次分组实验;
9.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熔化。为了研究雪水中的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
重复实验(多次实验)
问题:(1)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右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3)选择饱满且大小相近的种子;
选择多种植物种子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纯雪水质量/克 20 17.5 15 10 0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2.5 5 10 20
(三)精选典型试题、加强专题训练、注重反馈总结、
针对方法指导。

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进行选题;进行适当的
选择(剪辑)后再用,才能做到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讲评
试题前,教师要着重分析每一道试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试题
考查了哪些科学能力,分析试卷中各试题的难易情况,解析命
题意图,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陷阱,分析思考试题与知识切入
的整合点,特别是情景信息题要分析如何从背景材料获取有用
的信息,如何表达精准到位等。
2019中考生命科学备考建议:
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

1、知识漏洞(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
表述不清或随意答题);
2、审题不慎(未看清关键字眼、隐含条件和答题要求而粗心大意;
3、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笔误或计算出错等), 是答题不规范
(如公式不写、单位不统一等)。
4、心理紧张引起的失误。

评讲时应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和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深入分析,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认真总结,吸取
教训,提高良好应试心理素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教师讲了不等于学生懂了
学生懂了不等于学生会了
学生会了不等于学生对了
不懂——懂——会——对
(四)重视解题规范,提高得分率
审题仔细、答题完整 、书写清楚,表达到位。
(五)关注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1、人口问题
2、生命和健康
3、环境污染的治理
4、人类基因组计划
5、克隆技术及基因工程
6、干细胞研究
7、绿色革命和生态农业
8、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
9、重大安全事故
10、重大科技成果
11、现代社会意识
12、诺贝尔奖及其研究领域
13、航空航天生物学
14、各类国际节日(爱牙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哮喘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中国脑健康日、世界爱滋病日等)或国际会议的主题;

15、各类灾害的产生与处理(气候灾害、地质灾害矿难、塌方、传染病等;)

16、国内其它大事
总之,轻负高效的复习只能来自于教学的科学与合理。
在复习阶段,需要我们科学教师:


扎根教材——课本仍是命题最好的素材库
研究考题——中考试题是命题最好模板
重视实验——实验是科学的灵魂
关注学生——学生是知识方法领悟和内化的主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