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

文档属性

名称 驻马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24 0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驻马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答案请填在答题栏里;第Ⅱ卷答案请做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为100 33,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早在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确立。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以此推算,五月份的“中气”应该是
A.芒种 B.夏至 C.立秋 D.处暑
2.某学者指出:“不容置疑,东亚的本土文化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与外来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伟大、独特的中国文明。”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董仲舒建立新儒学 ②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
③葛洪改造道教教义 ④朱熹等将儒学发展成理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于2008年7月28日在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举行。展览分为“锦绣华服”“雄奇宝器”“典藏文明”“泱泱瓷国”4个专题。你认为在“泱泱瓷国”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精品
B.商、周遗址中出现的原始瓷器
C.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道路的魏晋南北朝彩陶
D.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4.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小生产者已经丧失生产独立性 B.区域间的经济交流繁荣兴旺
C.市场交易以物物交换为主 D.棉纺织业开始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5.有学者指出:“17世纪40年代导致明帝国灭亡的粮食危机,一方面是由于天灾,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粮食的过度市场化造成的。”与明朝中后期“粮食的过度市场化”有关的是
A.《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 B.明朝禁止海外贸易
C.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品种——玉米和甘薯
D.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6.1852年英国人米契尔对中国的描述:“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他试图说明的是
A.中国人习惯了节俭的生活
B.中国人主要从事棉纺织业
C.由于清朝闭关锁国,英国的商品卖不出去
D.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对英国工业品的顽强抵制
7.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8.“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9.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共和与君主论》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文学改良刍议》
10.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能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异?”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这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比较片面
C.对中国文化有深刻认识 D.严重脱离群众,不能提出科学纲领
11.美国学者杜维明指出:“自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讲个人需要,这些价值观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2.日本为长期殖民东北,制定了大规模移民的计划,在日本本土成立“开拓团”(所谓的开拓中国东北的集体组织)并在中国东北建立移民村庄。日本战败后,东北的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少移民思念家乡,试图返回日本本土,但日本政府无暇顾及这些人的生活。此时正是东北的严冬时节,大量的日本移民由于寒冷、饥饿、疾病而死在返乡的路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日本想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B.“开拓团”为开发东北做出了很大贡献
C.日本的战时移民政策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
D.“开拓团”对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乱
13.1956年8月毛泽东说:“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象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这说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 D.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4.德国经济学家柯武刚在《制度经济学》中说:“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作者观点的不正确之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
B.“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开放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世界刮目相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5.“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这是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对其祖国的深情描绘,主要是讴歌葡萄牙
A.地处海陆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16.圈地运动中,英国国会颁布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如果再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同时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这突出的说明
A.农民以逃亡来反对圈地运动
B.圈地运动“羊吃人”的本质
C.农民在社会上受到普遍歧视
D.英国政府以血腥的立法防止农民逃亡以保证圈地运动的进行
17.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并用右列图表加以说明。右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A.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B.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C.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
D.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
18.朋友们,同胞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管理美国政府的日期,已为期不远,你们必须考虑任命一位能托以重任的人的时刻已经到来。我觉得现在就将谢绝把我置于候选人之列的决心告诉你们是合适的,尤其是因为这可能有助于公众表达更为明确的声音。(乔治·华盛顿1796年9月17日告别演说)这充分表明华盛顿
A.充分重视主权在民的思想实践
B.准备在适当时候挑选一位接班人来接替他的总统职位
C.他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是一位不贪恋权位的伟大政治家
19.工业革命中,新兴发明不断出现。瓦特在原有的纽科门蒸汽机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蒸汽机发明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这主要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对近代工业的发展的直接作用在于
A.它从此成为近代以来最主要的机器动力来源
B.它标志人类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C.它在大大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得商业投资更有效率
D.它使得工厂的选址从此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20.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政治家甘必大指出:“我们现在是在进行一场暗中的战争,欧洲再也没有和平,没有进步和自由。”欧洲一位外交官也指出:“从此欧洲少了一个女管家,来了一个男主人。”这两人的观点反映出
A.一战之前,法国和德国两国的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B.19世纪晚期,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新变化
C.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普法矛盾
21.英国史雪茄巴勒克拉夫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决不只是综合已知的事实,或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来排列的各个大洲的历史或各种文化的历史。相反,它是探索跨越政治和文化界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因此,要特别注重世界各大文明及其联系和相互影响。”巴勒克拉夫强调研究世界历史应该
A.以整体的世界史观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
B.突出历史研究服务当代的社会价值
C.主要着眼于欧洲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D.注重经济在文明交往中的媒介作用
22.《科学的历程》中讲述到:“建国以后,美国的科学基础几乎为零……新大陆的人民忙于在一片荒漠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几乎无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美国人急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鼓励发明,这使他们在19世纪末积累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技术发明。”19世纪末,美国科技能赶超欧洲的原因主要有
①政府鼓励发明 ②欧洲移民涌入 ③国内政局相对稳定 ④垄断资本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为1837-1901年,共63年,有“欧洲祖国”称号,英国人把她统治时期赞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这主要因为她在位时
A.推行均势外交,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B.推行福利制度,受下层人民欢迎
C.遵守英国传统,英国走向了鼎盛
D.奉行孤立外交,不介入世界各国争端
24.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并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瓦特因改良蒸汽机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蒸汽机的发明与一位科学巨匠的贡献有关,这位科学巨匠就是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法拉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反复证明,统治集团的决策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存亡;能否凝聚各方力量,实现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利益的平衡与和谐是决策正确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关中地区……两千年前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摇篮……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从这里向外辐射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
材料二:李世民自己对侍臣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原,有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在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抗日、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中,成功地团结了广泛的社会阶层。……民族主义和改革的联合,建立在党把不同社会阶层联合在一起的能力上,获得他们的支持,才有能力最终战胜日本……
——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
材料四:1945年10月9日,毛泽东在答复英国记者甘贝尔的12项问题时指出:“目前中国只需要和平建国一项方针,不需要其他方针,因此中国内战必须坚决避免。”
——1945年9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
(1)在关中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的秦始皇采取的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完成统一的决策主要是什么? (2分)
(2)李世民采取的民族政策对唐帝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4分)
(3)太平洋战争发后,中国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为团结各阶层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抗日、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政策与措施? (3分)
(4)为实现和平建国,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所做的努力? (3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必有倍蓰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给青苗钱,须十户以上为一保,三等以下人为甲头。
(司马光)朝廷初散青苗钱,利收二分。然州县累加,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
一斗八升七,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
如此之重。
(欧阳修)敕下以来,州县皆有定额,放粮不足即为抗法。是以州县上下惶惑,皆谓若
不抑散,上户不愿请领,只据下等与无业客户愿请者,则实难催纳。于是无分富贫,皆
须借贷。近日畿内诸县督青苗甚急,往往鞭挞取足,民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贷。
(苏轼)韩琦再奏,请停青苗法。神宗有悟,曰:“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安石勃然……后以事由劾韩琦。
——《宋史会要》
材料二: 北宋信贷利率变化表
年代
利息率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令民出息不得过倍(年息不过100%)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民负息钱者,不得逼取庄土牛畜以偿
仁宗时
一缗往往十缗偿(年息100%—1000%)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
青苗利息半年二分,全年四分(半年20%,全年40%)
材料三:今天的俄国,农业劳动力占89%,国民财富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农奴制度使我们长期保有欧洲的霸主地位,并击败了法国疯子的进攻。但是,目前的国际局势对我们不利,欧洲一直在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止不前。国内农民和地主间的敌对情绪日益突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56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目的(3分)及青苗法最终被废除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北宋采用了哪些措施规范信贷业?(2分)
(3)根据材料三,评价俄国农奴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
27.(13分)改革开放30年,回眸30个春秋,思想创新、经济飞跃和体育事业,都出现了前所采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
材料二:“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
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
相思一寸钢”。
——田汉
材料三: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645
1132
57.5
5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材料四:体育见证历史,奥运传承文明。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届次
时间
地点
情况
第1届
1896年
希腊雅典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10后
1932年
美国洛杉矶
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选手刘长春
第16届
1954年
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中国宣布不参加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恢复了
第23届
1984年
美国洛杉矶
中国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射击手选手许海峰
第29届
2008年
中国北京
百年奥运,梦想成真,拿下51枚金牌
(1)材料一中的“继续解放思想”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它取得了怎样突破性的思想成果?(2分)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刚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分)
(3)根据材料三中数据的变化,简要叙述1978年以来党和政府在推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举措。(4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从1954至1979年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2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
时期
农村人口数
城市人口数
16世纪
337.5万
112.5万
19世纪前期
400万左右
800万左右
材料二:最早跨过阿拉契亚山脉的移民是从俄亥俄南部进入肯塔基和田纳西的,他们大多数是被沿海大农场主和种植园主挤走的自耕农和无地农民。据1790年的人口调查,移殖肯塔基的人达七万多,移殖田纳西的人也超过了三万五千。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分)
(2)材料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这一事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3)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过程的情况。材料三图中所显示的AB、DE和EF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2=43分)
1.B 2.B 3.C 4.A 5.D 6.D 7.C 8.C 9.A 10.11 11.C 12.C 13.C 14.A 15.C 16.D 17.B 18.D 19.D 20.B 21.A 22.D 23.C 24.B
二、非选择题:
25.(12分)(1)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2分)
(2)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
(3)民族抗旧——坚持全面抗战,继续争取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政治改革——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3分)
(4)抗战胜利后,经过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和决定。(2分)1949年国共两党举行北平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1分)
26.(13分)(1)目的:济贫救弱,抑制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3分)
原因:手续繁琐;利息繁重;吏治腐败;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王安石刚愎自用;宋神宗态度动摇。(任意四点即可,4分)
(2)禁止高利贷商人借机兼并贷款人的资产;青苗法,政府直接以较低的利息贷款给百姓。 (2分)
(3)评价:俄国农奴制有助于俄国集中财力进行对外扩张并成就欧洲霸主地位;有助于俄国击败法国的进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其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统治危机。(4分)
27.(13分)(1)历史事件:邓小平南巡谈话(或中共“十四”大)(2分)思想成果: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为目标(2分)
(2)影响: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产品质量不高,浪费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分)
(3)措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2分)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十四大后,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日标。(2分)
(4)原因:国际奥委会中有人敌视新中国(或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抵制国际奥委会的不公正做法。(2分)
28.(14分)(1)变化: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2分)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任意两点即可,2分)
(2)事件:美国的“西进运动”。(2分)
影响:消极:给土著印第安人带来灾难;积极: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了西部,促进了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分)
(3)AB段:城镇人口有所增加。“—五”计划的影响。(2分)
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文革”的影响。(2分)
EF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