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7章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1)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7章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27 1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科版必修三:第7章 人类与环境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15年3月1日,寒意依旧,京城一群男女在奥林匹克公园进行第四届“光猪跑”大赛(参赛者须穿着内衣裤跑完3公里赛程),以此方式倡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在参赛者跑步过程中,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通过反馈调节,内环境仍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B.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兴奋,骨骼肌活动加强
C.血液循环加速,机体供氧不足,大量积累乳酸
D.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肝糖元、脂肪分解加速
2.下列关于酶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过滤、层析、沉淀、提纯等步骤
B.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C.酶的固定是酶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
D.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或者使酶交联在一起
3.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是捕食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可在两者之间单向流动
B.信息可在两者之间相互传递
C.进化过程中两物种互为选择因素
D.物质可在两者之间循环流动
4.如图表示了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一个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
B.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的方法可以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
C.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
D.一次免疫产生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5.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
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
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
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6.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检测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D.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aa的频率均为[1﹣()n],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7.我国已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怔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组成
8.人口众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包括(  )
A.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B.对水资源的压力 C.环境污染加剧 D.对劳动就业的压力
9.近年来资阳人民也深受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D.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0.下列哪项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水源紧张 D.泥石流频发
11.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
1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14.人类的活动对全球环境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下列为降低影响而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对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作限制性规定,减缓臭氧层的破坏
B.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呈,防治酸雨
D.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控制水体污染
15.湖泊爆发水华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危害之一是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水体中鱼虾等生物死亡,使物种趋向单一。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爆发蓝藻水华的湖水作出研究,各取500ml湖水在30℃下培养,分别给予4klx光照(接近湖面晴天日照强度),和lklx光照(接近湖面阴雨天日照强度),光暗时间比12h:12h,培养5天后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加入物质
光照强度(klx)
培养前溶解氧(mg/L)
培养5天后溶解氧(mg/L)
1
去离子湖水
4
7.1
6.8
2
去离子湖水
1
6.9
6.8
3
未处理湖水
4
4.9
3.6
4
未处理湖水
1
4.8
0.9
A.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是引起水华现象的原因之一
B.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水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小
C.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D.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
16.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17.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
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
1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9.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素,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图一所示.为了净化生活污水,该科研人员同时构建了一个人工湿地(图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实验水塘与对照水塘处理的不同之处是   .
(2)分析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
(4)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人工湿地中的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5)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
(6)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   .
2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   .
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   .
22.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   ,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3.产生水华的非生物因素是   .
24.人类正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测定,1985~1996年地球CO2浓度已经从0.028%增加到了0.035%,CO2浓度不断升高的可能后果是   .
(2)根据国际黑皮书所列的名录,自1600年以来,在总共4226种哺乳动物中已经有36种灭绝,120种濒临灭绝;在已知的8684种鸟类中,已经有94种灭绝,187种濒临灭绝…这些数据反映出的生态问题是   下降(或锐减).
(3)据美国肿瘤研究所报告,紫外线辐射增强可诱发皮肤癌.现在仅美国每年皮肤癌患者就多达20~60万,这可能与   减少(或破坏)有关.
(4)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为保护水资源,有人主张在河、湖底部做防水层;但也有人反对这种做法.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
 
评卷人
得 分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凤眼蓝(水葫芦)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l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主要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净化水中氮、磷、汞、镉、铅等有害物质)的植物推广种植.某科研小组研究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凤眼蓝的影响,实验完成后检测其叶腋内激素水平和统计平均单株分蘖数,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凤眼蓝平均单株分蘖数   .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为什么?   .
(2)凤眼蓝疯狂蔓延,推测其种群增长曲线接近   型.凤眼蓝疯狂蔓延可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同时导致鱼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对其治理的措施有   (写出两种).
(3)该植物全株可供药用,有清凉解暑、祛风湿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6.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   燃烧后排除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2)沼气是清洁能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优点是   (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两点).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等,坚持走   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4)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非洲大蜗牛幼年多为腐食性,成年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
27.回答下列关于稳态调节的问题.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T细胞.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请回答下列问题:
?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因是其免疫系统的   功能已被破坏,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科学研究表明:HIV能识别T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进而入侵T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用CD4修饰后,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而被称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请简述机体通过“陷阱细胞”清除HIV的原理   .
(2)某条河流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人们在里面游泳、戏水、洗衣洗菜.后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并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请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受污染后,其能量来源的主要变化是   .对该受到污染后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甲同学提出引进凤眼莲(水葫芦)与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乙同学认为可投放捕食藻类的杂食性鱼类非洲鲫鱼,来降低藻类的密度.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是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28.下列是温室效应与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请回答:
(1)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过度使用   ,直接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过度变暖(即过度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   ,使得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植物大为减少.
(2)为解决过度的温室效应,我们对绿色植物等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能将大气中过多的   转化为有机物等;其次,为提高人类对光能的利用率,我们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原理,设计出人造自然光   系统,设计出人造光源能量   装置,有利于解决能源匡乏的问题.
(3)将小球藻放在一密闭玻璃容器内,使其置于适宜温度的暗室中,并从第 5 分钟起给予适宜光照.
①给予光照后容器内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
②在 5﹣20 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③在第 20 分钟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
29.生态浮床常用于治理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污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浮床常在水体中种植挺水植物,一方面,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疯长,原因是   ;另一方面,其根系上富集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再一方面,其根系还能以   的方式从水体中吸收N、P等无机盐.
(2)种植挺水植物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3)水体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杂食性鱼类,大量捕杀浮游动物,一段时间后杂食性鱼类数量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30.图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回答问题:
(1)栽培区的植物能起到防止镉化物污染的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栽培区的植物收割后,   (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这是由于镉是重金属经   传递后,营养结构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重金属积累越大,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越明显.
(2)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进吸收来的重金属与   、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   (填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否则,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   等途径重返土壤中.
(3)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解答】解:A、通过反馈调节,内环境仍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兴奋,骨骼肌活动加强,B错误;
C、根据题干中“以此方式倡导人们亲近自然、健康生活”,可知机体不会出现供氧不足,大量积累乳酸,C正确;
D、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脂肪的转化,D错误。
【答案】:C。
 
2.【解答】解: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选材、破碎细胞、抽提、纯化、制剂等步骤,故A错误;
B、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故B错误;
C、酶的固定主要是为了让酶在催化过程中尤其是液相反应催化过程中以固相形式参与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方法,并不是酶的分离纯化的方法,故C错误;
D、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指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或者使酶交联在一起,故D正确。
【答案】:D。
 
3.【解答】解:A、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单向流动特点,A正确;
B、生态系统内的信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关稳定,B正确;
C、在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促进生物进化,C正确;
D、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不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循环流动,只能单向流动,D错误。
【答案】:D。
 
4.【解答】解:A、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可激活干扰素基因开启,转录翻译形成干扰素,A正确;
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菌种,再通过其他工程技术,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大量地生产干扰素,B正确;
C、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C正确;
D、一次免疫产生干扰素后不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因干扰素存在一段时间后即失去活性,D错误。
【答案】:D。
 
5.【解答】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乙组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答案】:C。
 
6.【解答】解: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A错误;
B、检测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因缺少了b基因,故此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种群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但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种群未发生进化,D错误。
【答案】:C。
 
7.【解答】解: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目的是提高出生率,应对我国的老年化问题,故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
【答案】:C。
 
8.【解答】解:A、人口增加占用耕地建设房屋,使得大量成熟土地的面积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造成水资源的压力,B错误;
C、人口增加会加剧环境污染,C错误;
D、劳动就业压力属于社会问题,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沉重的压力,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A错误;
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B正确;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C正确;
D、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正确。
【答案】:A。
 
10.【解答】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则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大量燃烧,B错误;
C、人口增加则水资源等利用增加,使得水资源紧张,C错误;
D、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暴雨集中的夏季,容易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则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属于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D正确。
【答案】:D。
 
11.【解答】解: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A错误;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过度消耗的资源仍需不断治理恢复,B错误;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C错误;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
【答案】:D。
 
12.【解答】解: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引起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3、引起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氟化物和氮氧化物。
【答案】:A。
 
13.【解答】解:A、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人类对草原的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
B、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与人类的掠夺式开发无关,B错误;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引起的,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C正确;
D、湿地内物种减少是由于围湖造田,过度开垦引起的,D正确。
【答案】:B。
 
14.【解答】解:A、对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作限制性规定,有助于减缓臭氧层的破坏,A正确;
B、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
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C错误;
D、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破坏、短缺问题,D正确。
【答案】:C。
 
15.【解答】解:A、湖水中多种矿质离子增加,则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A正确;
B、阴雨天气温低,蓝藻呼吸弱,但是大量的藻类仍然消耗大量的氧气,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大,B错误;
C、水华会导致湖水的透光性降低,则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
D、蓝藻光合作用产生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少于其消耗的氧气,使得其他生物受到影响,D正确。
【答案】:B。
 
16.【解答】解: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说明人的生存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故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人口增长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这个事实说明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B。
 
17.【解答】解:A、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A正确;
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B错误;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C错误;
D、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降水,D错误。
【答案】:A。
 
18.【解答】解:A、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
B、bc段Na+大量内流,此时膜外的Na+比膜外浓度高,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D、动作电位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度无关,D错误。
【答案】:C。
 
19.【解答】解: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甲乙两个种群会争夺这些资源,发生竞争。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0.【解答】解:(1)实验水塘研究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对照水塘未遮光.
(2)图一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低,可推知:遮光引起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
(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流入人工湿地,造成人工湿地的浓度升高,会造成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所以在流入人工湿地前,要经过稀释处理.
(4)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人工湿地中分解者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的无机物也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使得出水口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
(5)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故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活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
【答案】:
(1)实验水塘进行部分遮光,对照水塘不进行遮光
(2)遮光后,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5)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6)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21.【解答】解:(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是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会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随之增加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计划生育.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有效的灭鼠方案应该是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据所学知识,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的寄生物.
【答案】:(1)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 引入害虫的寄生物(答案合理即可)
 
22.【解答】解: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23.【解答】解:水华的产生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P、N、K等无机盐离子富集.
【答案】:P、N、K等无机盐离子富集.
 
24.【解答】解:(1)CO2浓度不断升高可能会引起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2)根据国际黑皮书所列的名录,自1600年以来,在总共4226种哺乳动物中已经有36种灭绝,120种濒临灭绝;在已知的8684种鸟类中,已经有94种灭绝,187种濒临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锐减.
(3)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破坏了臭氧层,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还会增加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4)在河、湖底部做防水层可以减少水分的渗漏,节约水资源,缓解水危机.
【答案】:
(1)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3)臭氧层
(4)支持做防水层的理由:可以减少水分的渗漏,节约水资源,缓解水危机.
反对做防水层的理由:破坏水底生物多样性,防水层的材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干扰地下水循环.(合理即可)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解答】解:(1)据图分析:随着磷含量的上升,凤眼蓝叶腋内不断下降,单株平均分蘖数逐渐上升;但不能体现高磷培养液促进凤眼蓝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还是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2)凤眼蓝疯狂蔓延,无限繁殖,其种群增长曲线接近J型.凤眼蓝疯狂蔓延导致鱼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对其治理的措施有防治水体污染、生物防治等.
(3)植物全株可供药用,有清凉解暑、祛风湿等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1)增加 不能 图示结果只显示不同磷含量对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的影响,无法判断磷对具体哪一种激素有影响.
(2)J 抵抗力 防治水体污染、生物防治等
(3)直接
 
26.【解答】解:(1)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2)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4)由于非洲大蜗牛属杂食性动物,其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非洲大蜗牛运动范围小,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
【答案】:
(1)化石燃料
(2)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可持续发展
(4)消费者和分解者 随机取样
 
27.【解答】解:(1)?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导致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已被破坏,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进入该细胞陷阱后将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
(2)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受污染后,其能量来源的主要变化是增加来自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分析甲和乙的方案可知,两种方案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答案】:
(1)?监控与清除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增加来自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
?不可行 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28.【解答】解:(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根据光合作用要转化为有机物需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提高人类对光能的利用率,因此要设计出人造自然光捕捉系统,设计出人造光源能量转换装置,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或电能.
(3)①由题意可知,第5分钟给以光照,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迅速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的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导致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增加.
②由于是密闭容器,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之差逐渐减小,氧气量增加的速度逐渐减少.
③加入NaHCO3溶液后NaHCO3产生CO2使容器的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之差增大,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量呈直线上升.
【答案】:
(1)泥碳、煤和石油等 乱砍滥伐树木
(2)过多的二氧化碳 捕捉 转换
(3)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使得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减少,抑制了其光合作用
③碳酸氢钠会增加二氧化钠的浓度,从而促进了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产生不断上升
 
29.【解答】解:(1)生态浮床常在水体中种植挺水植物,一方面,挺水植物和藻类植物竞争阳光,抑制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挺水植物能抑制藻类疯长;另一方面,根系上富集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再一方面,其根系还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水体中吸收N、P等无机盐.
(2)种植挺水植物增加了水域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3)水体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杂食性鱼类,大量捕杀浮游动物,一段时间后杂食性鱼类数量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浮游动物被大量捕捞,鱼类只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变短,获得的能量增多.
【答案】:
(1)挺水植物和藻类植物竞争阳光,抑制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
主动运输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浮游动物被大量捕捞,鱼类只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变短,获得的能量增多
 
30.【解答】解:(1)栽培区的植物能起到防止镉化物污染的效果,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土壤中的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因此最终可能危及人的健康,所以栽培区的植物收割后不适合做家畜饲料.
(2)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而有机酸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因此重金属沉积在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可知重金属与纤维素或果胶、有机酸等结合.这样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阻隔,避免与细胞中其它成分接触.如长时间不收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到地上,重金属又返回土壤中.
(3)干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物质的重复使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答案】:
(1)食物链
(2)纤维素(或果胶) 生物膜 枯枝落叶
(3)温室效应(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