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诗词五首《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江城子》(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诗词五首《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江城子》(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27 13:57: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民歌、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2、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朗读并疏通后四首诗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优美的事物、丰富的感情,都会凝练成意味深长的诗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五首》,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21教育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民歌、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2、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活动过程
《黄鹤楼》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使黄鹤楼名声大噪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黄鹤楼》21·cn·jy·com
活动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诗歌资料。
1、古诗的分类
古诗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介绍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www.21-cn-jy.com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21
cnjy
com
活动三: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hào


崔颢
萋萋

2、读出韵味和节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重点词语的意思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悠悠:闲静的样子。
历历:清晰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原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活动四: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同学们,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诗人要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反复品读诗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句描述诗句的一个画面。
点拨: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渐渐向西方坠落,远处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农具准备回家。想想自己,还在遥远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雾气波涛,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时才可走完这迷茫的路途啊。看看天,看看地,哪儿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儿?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心中的归思,怎一个愁字了得?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空”即空空荡荡,给人一种惆怅之感。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缥缈无依的浮云,所以此时诗人的内心是孤寂而又惆怅的。
3、《黄鹤楼》中集中抒发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
点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写的如此感人?
点拨: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5、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冷清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点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钱塘湖春行》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
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歌《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钱塘湖春行》
活动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版权所有:21教育】
活动三: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的字音
zhuó


啄春泥
没马蹄
白沙堤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3、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争暖树: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乱:繁,多。
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行不足:游赏得还不够。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原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活动四:吟咏涵诵,品味赏析
同学们,清代文学家何焯评论这首诗:“平平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我们一起吟咏涵诵这首诗,探究一下它好在什么地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词语看出来。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描写了湖水、云、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意象。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钱塘湖优美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用的极为巧妙,请你具体进行赏析。
点拨:“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同学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每个人都会有失败,这个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你会怎样做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用词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回答。我们现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板书课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
活动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写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在密州任上,苏轼曾因干旱而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一起在铁沟打猎,而写了这首出猎词。2-1-c-n-j-y
活动三: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这首词,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qíng

diāo
qiú
hān
bìn

千骑


酒酣

2、读出韵味和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
擎:举着。
黄:黄犬。
苍: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微霜:稍白。
会:应当。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原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活动四: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词,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写作背景,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自请外调的苏轼,会有怎样的心境呢?
1、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点拨:描述了一副密州太守与老百姓一起狩猎的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2、这首词的上阕哪个字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点拨:“狂”字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潇洒、豪放、不受拘束的情怀。
3、从“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点拨:从中可见密州百姓对词人的拥戴,词人应是一个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的好官。
4、作者要通过“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什么意思?
点拨:作者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自己虽不年少,却仍有少年志气。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运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皇上重用,从而建功立业的愿望。“何日”表达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要表达什么意思?
点拨:借用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
7、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点拨:本诗描绘了一个老当益壮、怀才不遇、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小结:作者首先描绘出猎时“千骑卷平冈”的阔大场面,由此粗犷的场面而激发起他豪放的气势,转而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全词多用典故,使词意略显含蓄内敛,但张扬的词语中却充满了奔放、激越之情,很好地凸显出了作者的用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在古诗词中感受了崔颢的思乡之情,欣赏了美丽的西湖,体会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被苏轼的积极乐观、报国热情所感染。希望我们课下继续走进诗词的世界,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3首诗词。
2、课外阅读更多的唐诗宋词。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凭吊
写景
抒情
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远眺
早春景色
最爱
近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气势磅礴狩猎图
赤胆忠诚报国情
借用典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1张PPT)
15
诗词五首
《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江城子》
语文版
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优美的事物、丰富的感情,都会凝练成意味深长的诗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五首》,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民歌、格律诗及词在创作和表现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点。
2、品味和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黄鹤楼》
同学们,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使黄鹤楼名声大噪的一首诗。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古诗的分类
古诗按音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介绍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3、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崔颢
萋萋

hào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读准下面字音
读出韵味和节奏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历历:
萋萋:
乡关:
烟波:
清晰的样子。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重点词语的意思
昔人:
乘:
去:
空:
悠悠:
指传说中的仙人。
驾。
离开。
只。
闲静的样子。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原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同学们,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诗人要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反复品读诗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1、请你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句描述诗句的一个画面。
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仔细品读,赏析诗歌意境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渐渐向西方坠落,远处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农具准备回家。想想自己,还在遥远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雾气波涛,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时才可走完这迷茫的路途啊。看看天,看看地,哪儿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儿?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心中的归思,怎一个愁字了得?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点拨: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空”即空空荡荡,给人一种惆怅之感。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缥缈无依的浮云,所以此时诗人的内心是孤寂而又惆怅的。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3、《黄鹤楼》中集中抒发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
点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写的如此感人?
点拨: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傍晚之时,太阳已下山,站在黄鹤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全然看不到家乡在何处,望着江上弥漫的烟波,更加使人忧愁。“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自主探究,理解爱情故事
5、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却写冷清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点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仔细品读,深入赏析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钱塘湖春行》
同学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
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歌《钱塘湖春行》。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的字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啄春泥
没马蹄
白沙堤
zhuó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3、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水面初平:
争暖树:
新燕:
啄:
乱:
没马蹄:
行不足: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衔取。
繁,多。
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游赏得还不够。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原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译文: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同学们,清代文学家何焯评论这首诗:“平平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我们一起吟咏涵诵这首诗,探究一下它好在什么地方?
吟咏涵诵,品味赏析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词语看出来。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描写了湖水、云、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意象。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钱塘湖优美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吟咏涵诵,品味赏析
3、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用的极为巧妙,请你具体进行赏析。
诵读经典,理解诗意
点拨:“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吟咏涵诵,品味赏析
点拨: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吟咏涵诵,品味赏析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同学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每个人都会有失败,这个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你会怎样做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用词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回答。我们现在学习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介绍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写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在密州任上,苏轼曾因干旱而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一起在铁沟打猎,而写了这首出猎词。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听词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这首词,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
读准下面字音

千骑
貂裘
酒酣

qíng

diāo
qiú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hān
bìn
读出韵味和节奏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小说内容
千骑:
微霜:
会:
挽:
雕弓:
满月:
形容从骑很多。
稍白。
应当。
拉。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重点词语的意思
江城子:
密州:
老夫:
聊:
擎:
黄:
苍:
词牌名。
今山东诸城。
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姑且。
举着。
黄犬。
苍鹰。
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圆月。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原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译文: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诵读经典,理解词意
原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词,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写作背景,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自请外调的苏轼,会有怎样的心境呢?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1、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点拨:描述了一副密州太守与老百姓一起狩猎的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2、这首词的上阕哪个字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点拨:“狂”字最能概括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潇洒、豪放、不受拘束的情怀。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3、从“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点拨:从中可见密州百姓对词人的拥戴,词人应是一个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的好官。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4、作者要通过“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什么意思?
点拨:作者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自己虽不年少,却仍有少年志气。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运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皇上重用,从而建功立业的愿望。“何日”表达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要表达什么意思?
点拨:借用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
7、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点拨:本诗描绘了一个老当益壮、怀才不遇、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小结:作者首先描绘出猎时“千骑卷平冈”的阔大场面,由此粗犷的场面而激发起他豪放的气势,转而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全词多用典故,使词意略显含蓄内敛,但张扬的词语中却充满了奔放、激越之情,很好地凸显出了作者的用意。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豪情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在古诗词中感受了崔颢的思乡之情,欣赏了美丽的西湖,体会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被苏轼的积极乐观、报国热情所感染。希望我们课下继续走进诗词的世界,努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3首诗词。
2、课外阅读更多的唐诗宋词。
黄鹤楼
远眺
钱塘湖春行
写景
凭吊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近观
思乡之情
早春景色
抒情
最爱
气势磅礴狩猎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赤胆忠诚报国情
借用典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