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13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曲折发展
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成效不大。勃列日涅夫改革,仅对原有体制进行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发展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否定十月革命,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造成民族分裂,苏联完全解体。21世纪教育网
⑵1948年南斯拉夫被共产党情报局开除后摆脱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尖锐。21世纪教育网
⑶波兰哥穆尔卡改革,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成绩不明显。21世纪教育网
⑷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的联系。经济发展较快,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21世纪教育网
⑸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上任,颁布《行动纲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领导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对外独立自主,享有“布拉克之春”称誉。在苏联军事干预下失败。21世纪教育网
东欧各国改革的相同点:都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利用商品关系和市场的积极作用。不同点: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经济获较快发展,但也带来某些问题;波兰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困难重重;匈牙利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发展快,人民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较大提高;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全面,但因苏联出兵占领而中断。20世纪中期开始的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最终导致了东欧巨变和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体。
⑹中国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改革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体制到各个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对外开放,实行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内地城市,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的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