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4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27 11: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考点4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考大纲解读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常以选择题或填空形式命题。 2.了解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以及人口大迁徙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3.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发展情况。这部分常以材料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命题。4.会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了解其表现形式。多以问答题形式命题。21世纪教育网 5.综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多以选择题、填空题或列举题等形式命题。
知识模块整合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公元200年,曹操的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南北。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决战。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
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建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的兴亡
265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力。318年,内迁的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
(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原因:①东汉末开始,许多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1世纪教育网
(3)表现: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片良田。②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的融合: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交往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那里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21世纪教育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以后:①规定了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养老的风气等。⑥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21世纪教育网
(3)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
1.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南朝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技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21世纪教育网
4.书法和绘画
(1)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③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是许多著名画家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石窟艺术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大分裂大战乱时期,内容头绪多,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理顺头绪,从背景、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去掌握官渡、赤壁两次战争以及后来的淝水之战,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理解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对于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可通过列表的方法识记。
能力模块突破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第一、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第二、由于人口迁徙、统治者的改革等因素的作用,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和隔阂逐渐消失。第三、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如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统一黄河流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是走向全国统一的基础。第四、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第五、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
六、兰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这是有两种观点的探讨,哪个是对的 哪个是错的 要学会运用学过的理论来分析历史现象,通过对现象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还要学会由一种观点推断出另一种观点对错的方法来答题。分裂与统一相比较,分裂是一种倒退现象,但三国鼎立实现了三大块的统一,比起东汉末年十多个军事集团的割据混战来说是一个进步;从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来看,三国鼎立也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另外,从西南、江南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汉族同少数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等方面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从史实中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的历史理论,从而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中考母题揭密
题型1 三国鼎立的形成
[母题l] (08·泰州)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解析]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从此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就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题型2 江南经济的发展
[母题2] (08·南京)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l:1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解析] 从上图看,北方人口迁至中原,中原人口南迁江南。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这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C
题型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母题3] (09·扬州)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汉化政策,这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C
题型4 魏晋南北朝的抖技文化
[母题4] (09·重庆)三峡游已成为时下的一条旅游热线。以下古代著作中,对三峡两岸景物作了生动描写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水经注》
[解析] 《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著的农书,《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选择D项。
[答案]D
典题归类测训
题型1 三国鼎立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临沂)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2.(05·湘潭)赤壁之战中胜利的一方是( )
A.曹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3.(05·汕头)下列事件与曹操无关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统一北方 D.建魏称帝
4.(06·汕头)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06·宜昌)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洛阳 B.魏 C.蜀 D.吴
6.(06·岳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的诸葛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请问他为之效力的国家是下图中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7.(06·宁夏)下列成语与相关历史人物正确组合的是( )
A.围魏救赵——孙武 B.三顾茅庐——刘备
C.揭竿而起——李白成 D.卧薪尝胆——司马迁
8.(07·济宁)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郾城大捷 ②台州大捷 ③赤壁之战 ④雅克萨之战 ⑤淝水之战
A.③⑤①②④ B.①⑤④②③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9.(08·荆州)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21世纪教育网
B.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又遭遇火攻
C.曹操南下不得人心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
10.(08·内江)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1.(09·济宁)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12.(09·襄樊)“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辽宁)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21世纪教育网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21世纪教育网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21世纪教育网
2.(08·青海)下列战争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09·黄冈)曹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白登之围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4.(09·泰州)对赤壁之战的叙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曹操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
B.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C.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D.赤壁之战发生在淝水之战之后
题型2 江南地区的开发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6·常德)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08·南京)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新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很快,与北方相比,其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人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09·湖南)下列叙述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恶劣是中原人口南迁原因之一
B.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迁到长江流域更南的地方
C.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移民潮
D.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高潮
题型3 北方民族大融合21世纪教育网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贵阳)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语的少数民族是21世纪教育网(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06·常德)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06·山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 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整合的哪几种形式
4.(09·济宁)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桂林)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北魏采用汉族政治制度
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
2.(08·长沙)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09·河南)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行迁都的是( )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阳
C.北魏教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题型4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6·潍坊)民间流传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面哪位人物有关21世纪教育网(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顾恺之 D.李白
2.(07·黄冈)下面内容搭配不当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A.祖冲之——圆周率
B.造纸术发明——西汉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
D.宋江——《水浒传》
3.(07·济宁)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作者是( )
A.贾思勰 B.顾恺之 C.郦道元 D.祖冲之
4.(07·湘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作品的赞誉( )
A.王羲之 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5.(07·陕西)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6.(07·山西)下图佛像开凿于北魏时期,其服装具有印度的风格,它如今坐落在(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7.(08·临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 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二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用木、石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图像章)。……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书法的引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1)跟据材料一、二级所学知识,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合了中国哪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2)上述传统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请你选择其中两种艺术形式,根据所学历史教材,各说出两位我国古代艺术名家。
(3)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请将从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角度,为本届奥运会期间的文艺表演或宣传设计两项活动。
8.(2009·南京)下列不属于隋朝的中国古代“世界之最”是21世纪教育网( )
A.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B.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科举制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D.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9.(09·济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
①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②两晋时期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③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齐民要术》
④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⑤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⑥张仲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济宁)右图著名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8·郴州)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3.(09·长沙)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的知识判断其中搞错了的是 (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刷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考点4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题型1 三国鼎立
——6年中考精练——
1.C诸葛亮为三国时蜀国丞相。
2.B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为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孙刘联军取胜而告终。
3.D建魏称帝的是曹丕。
4.A结合曹操进行的军事行动,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来理解曹操的雄心即为统一天下。
5.B认真识图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6.C此题也是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蜀国定都成都,这就可以判断C所在区域即为蜀国。诸葛亮为蜀国,这就决定选择C项。
7.B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爵魏救赵讲的孙膑的用兵策略。揭竿而起说的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
8.A雅克萨之战发生在清朝,所以可在A、D两项中选择,再确定①⑤的时间先后,淝水之战发生在魏晋南北规时期,郾城之战发生在南宋的岳飞抗金的过程之中。由此我们可以选择A项。
9.B l0.D
11.C 20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属。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形成。
12.B<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2年模拟猜想——
1.A 2.C
3.D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北方形成了许多割据实力,其中以曹操和袁绍最强。在官渡之战中,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D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背景、特点和结果,同时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要了解。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而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由此可知D答案是错误的。
题型2 江南地区的开发
——5年中考精练——
1.B北魏教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与南方经济发展无关。
2.C从图中看,北方人大量南迁,这些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年模拟猜想——
1.D
2.A北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严重。
题型3 北方民族大融合
——5年中考精练——
1.B 2.B
3.(1)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2)孝文帝改鲜单姓为汉姓。(3)民族迁徒、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民族问的友好交往及通始等。
4.C
——2年模拟猜想——
1.A 2.B 3.C
题型4 承上启下的魏国南北朝文化
——5年中考精练——
1.B 2.C 3.C 4.A 5.A 6.A
7.(1)书法、印章(雕刻、雕塑)、舞蹈、绘画。(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黄庭坚,朱芾,蔡襄,董其昌等。 绘画:顾恺之,阎之本,吴道子,张择端,徐渭等。(3)戏衄欣赏、舞蹈、诗词朗诵、书画展、雕塑、印章展等。
8.D祖冲之生活在南朝,所以排除D项。
9.A祖冲之是南朝时期人,张仲景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由此可以看出②和⑥是错误的。
——2年模拟猜想——
1.D 2.C
3.D到隋唐时才出现印刷品,(洛神赋图)是东晋的顾恺的作品,所以②③会出现在书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