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15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27 1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考点15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考大纲解读
1.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完成情况,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命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形式出现。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命题以选择题、材料题形式出现。3.了解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失误,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命题多以选择题、识图题、问答题、材料题形式出现。21世纪教育网 4.了解“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知识模块整合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成通车。21世纪教育网
5.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圜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
1.农业合作化
(1)背景: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概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l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1世纪教育网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从l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逐步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
(2)概况: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政策:赎买。赎买政策的实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探索建设杜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失误: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21世纪教育网
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3.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五、“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目的: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3)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全国开始出现动乱局面。
2.所谓“二月逆流”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l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如叶剑英、徐向前、陈毅、谭震林等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和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坠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4.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经过: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文革”结束的意义: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5.“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它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和操纵,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损失的一场动乱。
这一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识记理解:l953~1956年是“一五”计划实施阶段,“一化(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其目标。l956
~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艰难的探索中曲折地前进。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泛滥,国家、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能力模块突破
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1954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以上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上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21世纪教育网
七、如何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
1.正确探索活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探索中前进的,这时期我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正确的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①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探索中的教训:①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②要尊重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③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④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⑤要坚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等。
中考母题揭密
题型1 第一个五年计划
[母题l] (09·十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21世纪教育网(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解析] 一五计划期相应地发展轻工业,而不是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答案] B
题型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母题2] (09·青海)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部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这部宪法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④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正式宪法,《共同纲领》结束了临时宪法的使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题型3 三大改造
[母题3] (09·福州)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④项为经济建设的内容,不是三大改造完成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有④的选项应为排除。
[答案] B
题型4 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母题4] (07·宿迁)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一场运动,由于缺乏经验,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场运动是( )
A.“大跃进”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片,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浮夸风”现象,图二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炼钢铁的现象,由此可断定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题型5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母题5] (08·广东)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会运动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文化大革命”
[解析]依题意,把握关键词“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可直接选D项。因为“文化大革命”从l966—1976年,持续了十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
[答案] A
典题归类测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江西)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他是根据下面哪一项编制的(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2.(06.河北)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3.(06·汕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21世纪教育网(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武汉长江大桥 D.葛洲坝水利工程
4.(08·潍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5.(08·南京)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6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D.商业
6.(08·太原)“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08·重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问,主要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8.(08·武汉)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右图是西藏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以后
9.(09·黄石)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核潜艇待命出发 C。长春第一汽车第一 D。武汉长江大桥
批解放牌汽车 建成通车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辽宁)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东方红l号”卫星发射成功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8·山东)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的发展 D.人民公社的建立
3.(08·孝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4.(08·成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集中力量发展的是( )
A.商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工业 D.重工业
5.(09·河北)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6.(08·长沙)下列图片资料,不会出现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的是( )
A B
C D
A.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B.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
题型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黄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2.(06·随州)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07·潍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国家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8·徐州)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09·安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世纪教育网
B.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9·芜湖)下列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大是立法机关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央政府
2. (08·泰州)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题型3 三大改造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随州)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基本路线
2.(05·玉溪)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的( )
A.没收 B.调整 C.赎买 D.建立合作社
3.(05·黔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国共产党宣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4.(06·山东)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5.(07·南京)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l951年 B.1949年、l952年
C.1949年、l954年 D.1949年、l956年
6.(07·连云港)辨析题
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明的说法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7.(08·盐城)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21世纪教育网(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08·南充)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9.(08·泰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0.(09·武汉)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三大改基本完成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安徽)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没收 B.兼并 C.赎买 D.拍卖
2.(08-鄂州)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08·黄石)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农民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农业生产共同协作的客观需要
4.(08·十堰)“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和平方法”指的是( )
A.赎买政策 B.实行股份制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
5.(09·随州)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题型4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5·威海)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由于(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③苏联撕毁合同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2.(06·常德)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3.(06·永州)下图漫画讽刺的现象出现在(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文革”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06·孝感)材料一大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贯彻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材料二图一:“小、土、群”炼钢铁
图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大会”是指党的哪次代表大会 简要指出该大会召开的主要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否违背了材料一中指导方针 简要说明理由。
(3)下列结论与材料一、材料二相符合的分别是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符合科学发展观,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5.(07·南宁)“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与这样的事情有相关联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
6.(08·广西)1958年,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是( )
A.进行整风运动 B.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反“右倾”斗争
7.(08·随州)“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08·重庆)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 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9.(09·苏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0.(09·威海)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河南)下图是某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土改后农民创造的生产奇迹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科学种田取得丰硕成果
2.(09·曲靖)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
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哪些成就的取得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 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题型5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怎么考
1.(05·玉溪)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2.(05.重庆)1971年9月13日,叛党叛国,仓皇出逃,最后机毁人亡的反革命集团的头目是( )
A.林彪 B.王洪文
c.张春桥 D.姚文元
3.(06·宜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二十九年中,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
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为标志的1958年到l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l966年到l976年。这两次大错误、大挫折都是由于我们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
这十三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二十九年的成就。在这期间固然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地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
回答:
(1)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为几个时期 这种分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中所说的“前二十九年中的两次大错误”指的是什么 并选择其中一次错误,分析它发生的原因。
(3)在距1991年15年后的今天,再看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更是远远超过了前二十九年,根据你了解的情况,
举一个典型例子说明这种变化。
4.(08·广东)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2009·黄冈)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之一,下列哪一流行语是改革开放时代的( )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走资派”、“封资修”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益州)“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原因有( )
①周恩来、Xljd,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 ②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③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④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2.(07.山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纠正“左”倾错误作出重大努力,主持中央工作的是( )
A.周恩来、刘少奇 B.周恩来、林彪
C.邓小平 D.刘少奇、邓小平
3.(08·鄂州)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
B.毛泽东指出刘少奇、邓小平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c.江青一伙诬蔑叶剑英、谭震林等的正义斗争为“二月逆流”
D.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
4.(09·湘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邓小平 B.彭德怀
C.陈毅 D.刘少奇
5.(09.青海)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以下史实中不能反映这一规律的是( )
A.文化大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
考点l5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题型1 第一个五年计划
——6年中考精练——
1.A选择本题答案一可从A、B、C三条路线颁布的时间上确定。二可从三条路线的内容上来确定。
2.A 3.D 4.B
5.C钢铁与发电都是重工业行业。
6.A 7.B 8.A
9.B 70年代我国才成果研制出了核潜艇。所以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不是一五期间的成果。
——_2年模拟猜想——
1.B“一五”期间,即l953至1957年间,这期的成就是①③。
2.A 3.B 4.D
5.A此题主要考查史料分析处理能力及识记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上分析,可排除B、C两项。由分析材料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较落后,特别是重工业,因此在“一五计划”中,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6.A
题型2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年中考精练——
1.A 2.D 3.B 4.D
4.C炼钢和能源属于重工业行业。
5.B l953年至l957年为“一五”计划期间,在这期间的l954年召开了一届人大,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制定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1950年制定的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所以正确答案为B。
——-2年模拟猜想——
1.D 2.C
题型3 三大改造
——5年中考精练——
1.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正式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义建设时期,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C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形式,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
3.C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5.D
6.小明的错误有:(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是错误的,因为该法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或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l954年才成立的。1950年还没有成立。(2)旬末“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错误的,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D“1954年…北京”“重要会议”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制定的。
10.C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分别在1951年、l952年和l956年.从时间卜分析.诜柽C项。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年模拟猜想——
1.C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依据“资本主义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再现其改造方式。
2.D三大改造实质上是为了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这是一次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A当时小农经济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利用土地。也不能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1世纪教育网
4.A 5.D
题型4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5年中考精练——
1.D本题是对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原因的分析。我们出现这种错误与③项无关。
2.A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一平二调”这是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的,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C
4.(1)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中共八大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探究,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是。理由:①材料二中的现象反映了l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这与材料一中的“稳步前进”的方针相违背。②“大跃进”运动时大搞群众性的炼钢铁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这与材料一中的“综合平衡”的方针相违背。(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但不得超过满分) (3)B、A
5.B 6.C 7.B
8.(1)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2)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9.C这些口号或者标语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是在抗日战争之前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提出的口号,这是严重的浮夸风和脱离实际的提法。“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左倾错误口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改革开放后常常提的口号,表明同时抓两项工作一定要抓好的决心。
10.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共八大分析了国情,确定了当前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使经济慢慢得到恢复。太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
——2年模拟猜想——
1.C
2.(1)“一五”计划时期,特别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基地。(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3)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标志是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要搞个人崇拜等等。(言之有理)
题型5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5年中考精练——
1.A这些做法学生可通过影视剧或上网了解。
2.A考查基础知识记忆再现能力。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
3.(1)两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2)“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党内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3)如住房面积的变化,收入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道路交通的变化等等。
4.D
5.D“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这是解放初镇压反革命是提出的政策,“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化是提出的口号,“走资派”、“封资修”是“文革”时的流行语。因此排除A、B、C三项。改革开放提出“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一2年模拟猜想——
1.D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考查我们的辨析能力。②是纠正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所采取的措施,发生在“文革”前,因此含②的A项被排除。“三反”“五反”是对国家干部整风,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而开展的运动,发生在建国的 “文革”前,因此含③的B、c项被排除,正确选项为D。
2.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依题意要求对选项人物作出选择,可判定选择℃项。
3.D这些都是党的历史左的错误的表现,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但最大的一宗冤案是刘少奇案。
4.D本题是考查识记和辨别历史的能力。回忆可知。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5.A依题意分析选项可明确A项不属于思想解放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