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考点17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中考大纲解读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实行的原因、形式和意义。命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2.了解“一国两制”与港澳的回归,理解掌握“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命题多以选择、识图、问答题等形式出现。21世纪教育网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命题多以选择题、材料题等形式出现
知识模块整合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原因(背景)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形式21世纪教育网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3.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意义
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西藏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民主改革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已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②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一国两制”的构想21世纪教育网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它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1984年底,中英两国政府签署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澳门回归的联合声明。l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1世纪教育网
(2)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③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④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⑤1993年。“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1世纪教育网
2.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努力,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面对台湾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且根据这一构想,于l997,1999年顺利使香港、澳门回归,为台湾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可贵的实践、示范作用,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海峡两岸越来越频繁,实现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能力模块突破21世纪教育网
四、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共为贯彻这一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采取了的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
1.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2.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3.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4.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汪辜会谈”是一个突出的成就。
中考母题揭密
题型1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21世纪教育网
[母题1] (09·太原)历年来,党和政府对西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下列举措中,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
[解析] 和平解放西藏,没有必要造成伤亡,增进民族团结。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藏人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因此,①②③三项都符合题意。
[答案]C
题型2“一国两制”构想
[母题2] (09·黄冈)在我们中华文化中,赠送礼物是有很深的学问,特别是礼物上升为政治学的时候,就更具有令人遐想的想象空间和寓意,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的一部分。你认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赠送一件瓷器给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的寓意是( )
A.宣传台湾的手工业品
B.增进友谊
C.承认一个中国
D.希望两岸实现“三通”
[解析] “china”的中文意思是瓷器,而“China”的中文意思是中国。马英九送给陈云林一件瓷器,要表达的另一个意思是:送你一个中国,即承认一个中国。
[答案] C
题型3 香港,澳门回归
[母题3] (08·随州)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摆脱了哪个国家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的怀抱( )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解析] 葡萄牙殖民者通过贿赂当时澳门地方官员、逐步占领澳门,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达400多年。
[答案]D
题型4 海峡两岸的交往
[母题4] (09·南京)2008年两岸关系上有较大突破,实现了海基会与海协会互访,熊猫赴台,两岸基本上实现大“三通”,陆台胞出台旅游等。这是在什么方针指导下实现的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反对“台独”
C.颁布《反国家分裂法》
D.和平解放台湾
[解析]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从台湾过去的“三不”政策,到今天的基本实现了大“三通”,两岸人员交往进一步增多。
[答案] A
典题归类测训
题型1 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考什么
1.(06·黄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 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1)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领土基本得到解放的标志是什么
(2)从中国近代史中举一史例说明,“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21世纪教育网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06-安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幛;10月l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周年。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放聚居地区实施了 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3.(07·武汉市)市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西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下列举措中,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4.(07·荆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21世纪教育网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政策
5.(08·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 (机构)。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 (民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4)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为实现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 的方针。
(5)请用一句话揭示这首歌的主题。21世纪教育网
6.(08·资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亲如一家,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对祖国利益的最大侵害。
(1)2008年3月l4羁,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在西藏拉萨蓄意制造了一起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触动 请表明你的态度。
(2)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不顾事实,编造谎言,大肆渲染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挑拨民族关系,抵毁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澄清事实真相,请你说明我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一直坚持怎样的原则
7.(09·广东)2008年l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南宁民族广场举行。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共同发展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青海)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 )
①内蒙②宁夏③青海④新疆⑤西藏⑥广西⑦云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⑦
2.(08·河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09·陕西)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 )
A.民族区域自治
B.西部大开发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08·海南)建国58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改革开放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针
题型2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考什么21世纪教育网
1 (05.眉山)识图颢.
香港地区图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读《香港地区图》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请回答:
(1)图中序号①指的是哪一地区
(2)近代史上,英国分别根据什么条约而割占图中的序号②③所指两地
(3)中国政府何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祖国是根据哪位伟人提出的什么构想而实现的
(4)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2.(07·武汉)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恢复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方面,他的贡献是( )
A.率领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归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3.(07·河南)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加
4.(07·十堰)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迭l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l200多万人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产生这一种变化的原因。
5.(08·成都)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时间分别是( )
A.1984年、l987年 B.1997年、l998年
C.1996年、l997年 D.1997年、l999年
6.(08·重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 21世纪教育网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7.(08·佛山)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8.(08·成宁)望台中学九(五)班近日举行了一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选录了这次活动的两则时事素材和部分问题,请你也来参与这项活动。
时事一2008年3月下旬,台湾地区举行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因为提出加强两岸沟通与交往的政治主张,顺应了民心民意,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台独势力候选人由于推行其阻碍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倒行逆施,违背台湾人民意愿,在选举中遭到失败。
——台湾媒体报道
时事二今年5月底,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强调,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
——《环球时报》报道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列举两则史实说明。
(2)历史上,郑成功于哪一年迫使荷兰殖民者彻底投降、收复了台湾 当地居民为什么送酒食慰劳欢迎郑成功的军队
(3)海峡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试分析其理由。
9.(2009·河南)下图是1999年发行的一套邮票和纪念封,邮票上印有邓小平的头像。邓小平出现在这张邮票上的原因是21世纪教育网( )
A.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
C.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
D.提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做出了贡献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吉林)1984年,邓小平说:“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 这就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实际情况。”所以应该( )
A.让当地人公投决定是否回归祖国
B.让当地人公投决定应享有的权利
C.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8·广西)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3.(08·盐城)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教育网
C.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4.(08·汕头)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21世纪教育网(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题型3 海峡两岸的交流
5年中考精炼,看看以前考什么21世纪教育网
1.(05·荆州)阅读下列两首诗:
春愁 乡愁(节选)
春愁难遣强看山, 而现在
往事惊心泪欲潸;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四百万人同一哭, 我在这头
去年今日割台湾。 大陆在那头
(近代)丘逢甲 (台湾)余光中
回答:
(1)《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结合《乡愁》表达的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回答出2条即可)
2.(05‘枣庄新课标)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揭开了国共两党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21世纪教育网( )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三通”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3.(05·十堰课改)材料一2005年4月2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祖国大陆访问,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
材料二截止2001年底,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文化交 流、旅游、探亲的累计已达2400万人次,赴台探亲和从事文化活动的大陆居民也有60万人次。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的企业达5万多家。两岸间接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谈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3)你认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4.(06·常德)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中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 有什么重大意义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3)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 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07·宿迁)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小时,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和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余光中先生“乡愁”的基本政策是21世纪教育网( )
A.民众公投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国际裁决
6.(08·盐城)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7.(08·台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遵循“一国两制”方针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加强交往,推动直接“三通”
8.(08·聊城)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共识。其内容是两岸均坚持 ( )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互补互利
9.(2009·济宁)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合作与冲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材料二
材料三
项目时间 台湾回大陆探亲访友旅游经商人数(万或次) 两岸贸易额(亿美元) 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数(个) 台商在大陆实际投资(亿美元) 台商投资大陆企业数(万家)
80年代 40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90年代 100 21世纪教育网 38000 183 21世纪教育网
2001年 累计2400 2300 累计5
2001年 大陆赴台60
材料四惠风和畅的2009年5月26日,共产党总书记胡寄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这是建廷后国共两党领导人的第三次会谈。四年前,胡锦涛总书蠢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会谈,“相逢一笑泯恩仇”,揭开了两党关系新的一页。今天,胡锦涛总书记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喻示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2)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笔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请用近代史实说明“和则百姓福,战则百姓苦。”(和与战至少各两例)
(4)海峡两岸同一脉,合作交流共受益。请你结合史实展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2年模拟猜想,预测10考什么
1.(08·成都)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决台湾②解放台湾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08·南宁)5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也没有改变。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③香港、澳门的回归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09·汕头)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参考答案
考点l7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题型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年中考精练——
1.(I)西藏和平解放(2)抗战时期,在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最终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事例多元化,只要满足题目时间、范围要求即可)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21世纪教育网
此题侧重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考查,要求了解掌握建国前后民族政策的变迁,成就及影响。
2.(1)55;青藏、川藏、新藏(2)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21世纪教育网
3.B
4.D
5.(1)西域都护(2)回族(3)驻藏大臣 (4)荷兰、郑成功、“一国两制” (5)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边疆和民族问题,认识中华民族是一家。
6.(1)坚决反对“藏独”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若有下列情形同样给分;“藏独”势力分裂祖国的行为永远不会得逞;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要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等。(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1世纪教育网
7.D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2年模拟猜想——
1.B此题体现了历史与地理知识的学科渗透。注意题干“省级自治区”的限制条件。
2.C 3.A 4.C
题型2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5年中考精练——
1.(1)九龙司地方一区。 (2)③:《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 (3)1997年7月1日。邓小平。“一国两制” (4)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标志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此题考查我们的以图说史的能力。跨度较大,涉及知识点多,复习时可采用专题方式进行分类归纳。21世纪教育网
2.B 3.D
4.(1)香港和澳门。(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原则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从隔绝到交往频繁。(4)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策影响。
5.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须特别记忆。
6.B 7.C
8.(I)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②元政府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1662年。原因:当地人民从此摆脱了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必然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理由: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在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21世纪教育网
9.D注意识图,图中已经完整的显示了解题的信息。
——2年模拟猜想——
1.C 2.B 3.A 4.D
题型3 海峡两岸的交流
——5年中考精练——
1.(1)《马关条约》(2)抗日战争(3)①祖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开辟了道路③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要和平,促统一是人心所向。 ④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公认。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此题综合程度较高,与时政热点结合较紧,旨在考察我们关心时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思路可拓宽拓深,供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答题时注意层次性和逻辑严密性。21世纪教育网
2.C只有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才有合作和两岸的统一。
3.(1)重庆谈判(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两岸人民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党和政府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4.(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诸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3)两次分离:第一次,l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第二次,l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一次回归:l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所致。 (4)主要因素:一是台独势力,二是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
5.B
6.A“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7.A 8.A
9.(1)一国两制;(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和: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符合题意的内容即可,l分)战:五次围剿、三大战役等战争(政变和斗争的符合题意的事例也可)(4)符合题意(有利于“合作交流共受益”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本题是一道国共合作、两岸交流专题。(1)(2)(3)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问题不难。第(4)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说得有道理都可以得分。21世纪教育网
——l2年模拟猜想——21世纪教育网
1.C 2.C 3.C
4.“一国两制”就是根据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但一个中国是前提和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