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遇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盛唐气象。
B.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C.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D.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B.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C.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D.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B.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C.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D.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2分)
材料一:
???“二维码居然已经取代了大妈的零钱筐。”让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漆远没有想到的是,回国后的一次经历,让他对中国科技创新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现象:我国正形成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归国后,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出“领头雁”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赵承等《我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新华视点》2017年11月)
材料二:
???哈佛“八博士”共聚合肥科学岛建起世界上最先进的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故事,是近年来“归国圈里”的美谈。“越比较越自信。”率先回国的“头雁”、强磁场中心副主任王俊峰的感言,道出了刘青松等八位哈佛归国博士的共同心声。国内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
???科学岛上有一个大明星——“人造小太阳”,学名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它能产生堪比太阳的光和热。这在未来聚变堆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其实,岛上还有一个大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相比“人造小太阳”,它的光芒毫不逊色。强磁场与极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自1913年以来,19项与磁场有关的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为实现“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吃合适的药物”,刘青松团队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将高通量体外药敏检测技术与高通量靶向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参考。
???今年2月,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混合磁体工艺通过国家验收,其磁场强度世界第二!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向世界第一稳态磁场迈进。”匡光力表示。
(摘编自叶乐峰《科学岛,你是一个怎样的强磁场》,《光明日报》2017年8月)
材料三:
???近日,由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刘青松药物学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针对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药1类创新靶向药物HYML-122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白血病,也是目前四大白血病中五年生存率最低的一种。
???刘青松团队经过4年多的基础研究和完善的临床前研究,于2017年11月与合肥合源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向国家药监部门申报临床试验,该药于2018年6月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这是该药物研发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HYML-122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该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阶段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的资助,在开发阶段得到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在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了合肥合源药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此外,还获得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的资助。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年均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调查中有81%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摘编自王黎《科学岛报》,2018年7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数据显示,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我国正形成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B.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和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极端实验环境,是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
C.为实现精准治疗,刘青松团队自主开发出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体系,给肿瘤患者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以治愈患者。
D.经过刘青松团队多年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HYML-122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这标志着该药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哈佛“八博士”回国创业的故事,让归国人才感受到国内科研环境的改观,在国内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国外不可能实现。
B.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八年间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稳居世界前列。
C.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创新靶向药物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推动等方面得到了合源药业的大力支持。
D.大批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创新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大多数人认为,国内创业机会并不比国外少。
6.请结合三则材料对归国人才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进行概括。(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刻瓷圣手
(聂鑫森)
???40岁就已发福的王珏(jué)玉,笑吟吟地出现在刁羽刀面前。
???正是2002年的秋天。
???从江南瓷厂退休才三天的刁羽刀,对于不速之客的来访颇感意外。他一向不喜与人结交,却让来访者轻易地走入家门,怪事!后来刁羽刀才想起,当他在敲门声中打开门,谦恭的王珏玉立刻双手呈上一张名片,名片上“王珏玉”三个字,立刻让他会意一笑:这与“刁羽刀”正可配成一副绝妙对联,有意思!
???这套两居室里,住着刁羽刀和早已病退的老妻,儿子一家住在另外一个社区里。两个月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儿子、儿媳都下岗了,孙子眼下正读初三。
???刁师母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沏上一杯君山毛尖茶。王珏玉说:“刁师母,您的心脏病近来好些了吗?孙子明年要考高中了,可得选一所好学校啊。”刁师母说:“谢谢你的关心。”
???刁羽刀很奇怪,王珏玉对他家怎么这么熟悉?
???“刁先生,贸然来访,抱歉抱歉。其实,我早就认识您了。”
???刁羽刀淡淡地说:“是吗?”
???“我的公司是专做出口瓷业务的,常要去各厂组织货源。贵厂我去过,只是不敢当面打扰刁先生,您设计的图案很精美啊。”
???刁羽刀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叹什么气呢?刁羽刀觉得这辈子很冤,他爹也很冤。父子俩在专做日用瓷的江南瓷厂,为那些饭碗、菜碟、茶杯设计再简单不过的贴花图案,真正的好功夫全没有使出来。在20世纪的40年代,他爹和北方的朱友麟,就并称南北两大刻瓷圣手,可惜解放后这门技艺无人欣赏。用金刚刀具在烧好的素白瓷器上刻字刻画,然后上色,费时费工,售价又高,有钱有闲的人才玩这个。他爹是1972年病逝的,正好50岁,生前不忍绝了这门技艺,暗地里传给了他。刁羽刀从不对人说,只是在工作之余,把刻瓷作为一种消遣,刻得极好的才留下,其余的则悄无声息地毁了。只有特别可心的知己,才得到过他的赠品。
???刁羽刀的叹气声还未落,王珏玉立刻说:“刁先生,尊父和您的刻瓷,还是有人欣赏的,绝了!”
???“你怎么知道的呢?”
???王珏玉虔诚地从手提包里拿出大小两个瓷盘,说:“我出差到法国,在一家古玩店里,花大价钱买了这两件刻瓷。一件是尊父刻的郑板桥的《风竹图》;一件是您刻的《百福图》,一百个‘福’字,一百个写法,您看看吧。”
???刁羽刀接过盘子,看了又看,果真是父亲和他的作品。它们是怎么流传到国外去的?天知道。而王珏玉却购之而归,也应是个刻瓷的知音了。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
???“刁先生,这一门绝活总不能任其埋没吧?我查阅过资料,当今海内善刻瓷者,只有您硕果仅存了。假如……”王珏玉看了看刁羽刀的脸色,然后再说下去,“您还能刻瓷的话。”
???“我当然能刻!”刁羽刀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了,大声说。
???王珏玉笑了笑,说:“我想专门收藏您的作品,您一月交我一件,不论器形,也不论刻什么,都行。每年付酬金12万元。”
???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刁师母急了,说:“老刁,你还犹豫什么?”
???“刁先生,我可以保证这些作品绝不转手进入市场,更不会远销到海外,只藏于自家,秘不示人。”
???“王先生能做到吗?”刁羽刀问。
???“我们可以签订合同的。”
???“那倒不必了。君子一诺,违者天知啊。”
???5年过去了。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从瓷厂买来的素白瓶、盘、碟、壶,以及定制的内垫海绵的锦盒,堆满了工作室的一角,然后一件一件变成了刻瓷作品装入盒内。
???每月末,王珏玉上门来取走一件用锦盒装好的作品。一共取走了60件,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刁羽刀突然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鹤归道山。
???王珏玉送了一副白绸布挽联,挂在殡仪馆灵堂最醒目的地方。联语云:“先生去后,刻瓷谁堪继?后学伤怀,藏品我独存。”
???消息传开,国外许多商家函电纷驰,在反复磋商价码之后,王珏玉决定把这批刻瓷卖给美国纽约的福斯特公司。全部刻瓷小心装箱后空运过去,他也同机前往。在福斯特公司开箱验货时,王珏玉傻了:那些精美的刻瓷,无一件完好,全在旅途中震裂了。专家检测后,说刁先生下刀深刻几至穿透,刀痕互相牵扯,一经颠簸和震动便开裂,应是蓄意为之,这刀法真是神鬼莫测。王珏玉很颓丧,怪谁呢?只怪自己言而无信,刁先生早把他看透了。
???不久,刁羽刀的所有藏品,由夫人和儿子遵照遗嘱,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王珏玉的来访,刁羽刀的情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意外—感兴趣—奇怪(犹疑)—感叹—激动(噙满了泪水)—矜持(冷淡)。王珏玉与刁羽刀之间的交往故事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重反思,意味深长。
B.刁羽刀最终答应为王珏玉刻瓷,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刁师母的催促,也不仅是因为刁羽刀确实需要这笔钱解决家庭眼前的经济困难,而是因为他内心对刻瓷艺术的挚爱。
C.小说尾声颇有反讽意味,刁羽刀死后,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这恰好是对王珏玉挽联的无情嘲弄。
D.小说人物取名颇具匠心,“刁羽刀”三字含有四把刀,暗示了人物刀法精妙,而“王珏玉”三字含有四块玉,正与“刁羽刀”相对,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及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
8.请概括小说中刁羽刀这一形象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写王珏玉购得的精美的刻瓷在旅途中全数震裂,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在前文有哪些铺垫?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 ②繇:古同“由”。 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 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而“鳏”是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
B.“穆宗”是唐朝皇帝李恒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C.户部是主管朝廷中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的部门,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职长官。
D.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锜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锜书写始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②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莎??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15.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四)、默写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表现诗人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砖石万壑雷。
(五)、语言表达(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__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__________的日子里,这些年画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__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__________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B.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C.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D.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18.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传播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20.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21.下面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图中总结出两条知识遗忘的规律,并总结一下这张图在学习方面给你的启示。
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材料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对此,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答案:1.B; 2.A; 3.C
解析:1.“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无关的”错,也有关系。
2.“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错,应该是“豪迈,飘逸的风格”。
3.是“充分”而不是“一定” 。
(二).答案:4.C; 5.D; 6.?(1)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机遇多多。(2)国内科研条件今非昔比。(3)国家政策扶持,科研经费投入大。
解析: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给肿瘤患者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以治愈患者”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为肿瘤患者最大限度地筛选出可用之药,为医生提供方案参考”,并没有提到可以“治愈患者”。故本题答案为C项。
5.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在国外不可能实现”,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并不是完全“不可能”。B项,“表明我国科技水平稳居世界前列”分析不正确,“8年间中心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世界第二’”,表明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但不能说是“稳居世界前列”。C项,“在早期基础研究、开发、产业化推动等方面得到了合源药业的大力支持”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三可知,该项目只是“在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了合肥合源药业公司的大力支持”。故此题答案为D项。
6.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一“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拥抱‘中国机遇’,成为众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选择”可概括出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机遇多多。由“国内的科研条件今非昔比,在这里可以拥有‘独立实验室’,而在美国是很难实现的”可概括出国内科研条件含非昔比。材料三写刘青松团队的研究项目在早期基础研究阶段、开发阶段、产业化推动方面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和多方资助;又写到“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7万亿元”,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据此可概括出国家政策扶持,科研经费投入大。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答案:7.D; 8.①刻瓷技艺高超,刀法神鬼莫测;②怀才不遇,难遇知音,生活困窘;③淡泊名利,自负矜持,不愿随便出卖自己的作品。
9.①刁羽刀发现赠与知己的作品流落海外,“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既有对王珏玉的感激,也埋下了对他人承诺不信任的伏笔;②当王珏玉提出购买刁羽刀的作品时,“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表明对王珏玉的目的有所怀疑;③刁羽刀拒绝签订合同,表明刁羽刀对自己的刀法抱有绝对的自信,不怕王珏玉违背承诺;④5年间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最后心肌梗塞而亡,暗示了刁羽刀对这批作品极其用心。
解析:D项“暗示了人物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有误,从整体情节看王珏玉有违君子一诺。
二、文言文阅读
(四).答案:10.A; 11.A; 12.C;
13.⑴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浸”、“莫”、“数”各1分,大意2分)
⑵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居”、“以”、“卒”各1分,大意2分)
解析:11.“鳏”是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12.“就留下他任原职”理解错误,李绅被贬前任御史大夫,穆宗皇帝留下他后改任户部侍郎。
4.【参考译文】
?? 李绅,字公垂,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卢氏,亲自教他学习。李绅身躯短小,为人精明强悍,在诗歌方面最有名气,当时被号称“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多次称赞他。
?? 唐宪宗元和初年,李绅考取了进士,补任国子监的助教,但他不喜欢此职,就离职而去。客居金陵时,李锜爱惜他的才能,让他担任了掌书记。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李锜召来李绅替他给皇上写一篇奏疏,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害怕得发抖,以至于不能写字,落笔写字就涂改掉,用掉了好多张纸。李锜怒冲冲地骂道:“你怎么敢这样,不怕死吗?”李绅回答说:“我生平未曾见过刀枪,现在即使能死也很荣幸。”李绮就把刀投到地上,令他换了纸再写,但他还是这样。有人说许纵擅长写军中文告,李绅不足重用。(李锜)召来许纵,(许纵)写起字来随心所欲,轻松自如,李锜就把李绅囚押到狱中,后来李锜谋反被杀,李绅才得以幸免。
?? 唐穆宗征召李绅做了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生活时代相同,三人号称“三俊”。后来李绅经过几次提拔被升为中书舍人。牛僧孺执掌朝政,把李绅任命为御史中丞,但看出他气性刚强、急躁,容易出现过失;同时又看到韩愈为人刚强正直,就把韩愈任命为京兆尹。李绅、韩愈二人做事毫不相让。交替拿来中央政府机构中的旧例子,你来我往论辩诘问,相互诋毁攻击,乱成一团,因此,两人都被罢免了官职,把李绅贬为江西观察使。穆宗皇帝平素一直厚待李绅,就派使者到李绅的府上慰劳赏赐,以为李绅本人乐意到京外任职,李绅就哭着说是李逢吉在陷害自己。于是,李绅来朝廷谢恩,又自己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醒悟过来,就改任李绅为户部侍郎。
?? 李逢吉始终想要陷害李绅。李逢吉采用张又新、李续等人的计策,提拔李虞、程昔范和刘栖楚,使他们三人都做了拾遗,来窥伺李绅的过错,李逢吉在宫内叉勾结宦官王守澄帮助自己。恰好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知道李绅失去权势,有机可乘,就让王守澄奏请皇帝说:“先帝当时想朝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先帝立深王,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您为太子。李续、李虞也从旁帮助说好话。”李逢吉趁机找空子说李绅不利于皇帝,请求放逐他。皇帝刚刚即位,不能分辨事实,就把李绅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唐敬宗在禁宫中找到了先帝穆宗亲笔书写的一封书信,打开看了,知道是裴度、杜元颖、李绅多次上书请求立自己为太子,这才恍然大悟,全部焚烧了李逢吉一党所进呈的诽谤李绅他们的奏疏。
?? 一开始,李绅被放逐南方,霍山一带多猛虎,采茶人很担忧,就设置了很多机关、陷阱.还发动当地百姓循着老虎的踪迹射杀老虎,但是也不能杜绝虎患。李绅来到后,全部除去了这些机关、陷阱,(采取其他措施,)老虎不再行凶暴虐。唐武宗开成初年,郑覃让李绅做了河南尹。河南有很多为非作歹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便装.玩击打大球的游戏,占据了官道,来往的车马不敢上前。李绅治理地方刚强严峻,为非作歹的年轻人都望风而逃。
?? 唐武宗即位时,进升李绅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
三、诗歌鉴赏
5.答案:14.D;
15.“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解析:14.“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拢岸拿蓑衣,乱堆蓑衣。
15.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在本诗中,“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写得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溅珠玉,一叶扁舟,渔人蓑衣,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写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得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颔联既直接描写主人公身披蓑衣,驾扁舟畅行江湖,或卧或立,穿蒹葭,闻荷香,又以朦胧烟雨和蒹葭之影、菡萏之香等景象作烘托,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放旷不羁、自由洒脱的心性。
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
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披”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写“披”,景是动,人是静;写“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蓑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蓑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
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绶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写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
四、默写题
16.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解析:
五、语言表达
17.A; 18.D; 19.C
解析:17.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无所不包,是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无所不有,是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18.此句存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主宾搭配不当的语病,研究选项,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文化艺术”后缺“传播”一词,而且“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另外,依据递进语意,应调整句中语序为“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
五、改错题
20.答案:①“诞生”改为“出生”; ②“涉足”改为“学习”;
③“造诣”改为“特长”; ④“叨扰”改为“询问”;
⑤“不吝赐教”改为“帮忙”。
10.答案:规律:①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②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
或:①在识记某一知识后,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②一天之后遗忘速度趋缓。
启示: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效果越好。
六、材料作文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自古以来那些成功人士,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无不都是敢于面对,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终获成功。
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磨难成就人生
2.要乐观面对挫折与困难
3.要用于面对挫折
4.挫折也是一种幸福
8.答案:
挫折也是一种幸福
?? 世界上没有绝对平坦的路,也没有绝对平坦的人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林肯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数次经商、竞选州长、竞选议员。迎来的却是无数次失败。他面对挫折,勇敢奋进,终于迎来光明——在50岁的时候当选了总统。在他的一生中,挫折与奋斗是成对出现的。也许,正是这些次的失败,使他更加努力,加倍认真,使他成功。
?? 人生是一个变量,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预知风雨晴朗,所以,挫折我们同样不可预料,但它的出现却给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因此,挫折不失一种幸福。没有挫折的磨练,奥斯特洛夫斯基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挫折的磨练,怎能突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喜悦?没有挫折的磨练,又怎能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光照后世?没有挫折的磨练,又怎能出现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挫折对于我们人生中的财富来说,它也算其中一部分,很大的一部分。
?? 挫折的幸福感,是基于内心发出的感叹,对于这种感叹是个长期发现的过程,当你经历一番磨难之后,当你从暴风雨后看到万里晴空的时候,你会发现——挫折同样是一种幸福。
?? 挫折的幸福不像家里亲人之间的幸福那么温暖,也不像恋人之间的幸福那样甜蜜,也不像上甘岭战士们手中传来传去的苹果那样浓厚,但它却是一种幸福,一种自信自强的幸福。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膑脚兵法修到,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狐愤》。”人生中的挫折使你奋进,又何乐而不为,又足以证明:挫折是一种幸福。
?? 幸福是一首歌,而挫折则是它的一个音符,没有挫折,幸福这首歌听起来就少些韵味,只有历经挫折,同样,人们才能发出光彩。
?? 朋友,如果你遇到挫折,恭喜你,你将获得幸福,当你经历许多挫折后,请把它们编集成册,这是你一生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幸福!
PAG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