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评价
暂无内容
教学反思
暂无内容
教材分析
(一)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14个。通过阅读中不断复现的方式进行识记。
(二)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愿、意、麦、该、伯、刻、突、掉”8个,都是合体字,属于汉字部件的组合。具体可为分为三类,左右结构的字是“该、伯、刻、掉”,上下结构的字是“意、麦”,半包围结构的字“愿”。
(三)链接阅读《好天气 ? 坏天气》进一步体会多维视角。
(四)练习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讲故事。
学情分析
(一)你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二)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三)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写之前想一想怎么占格,写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4个生字,熟悉到能在练习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学期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书写结构安排。重点指导“愿”“掉”。
(3)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小马遇到了谁,他们说的话对小马有什么帮助。
(4)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读好对话。
(5)积累词语,尝试运用,根据积累的词语讲述故事。
2.思维目标
(1)感知多维视角,在《小马过河》的阅读中,培养并发展审辨式思维,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
(2)整合、比较阅读的方式,在对同一件事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中,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
3.价值目标
尝试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用修正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4个生字,熟悉到能在练习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学期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书写结构安排。重点指导“愿”“掉。
3.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弄明白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小马有什么帮助。
(三)教学难点
感知多维视角,在《小马过河》的阅读中,能够对别人的话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并发展审辨式思维。
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 ? ?(一)教师课堂行为
1.?? 回忆《画杨桃》一课,想想:为什么大家说的都是对的?
2.?? 可以提出修正意见。
3.?? 如果别人的意见全然相反,到底听谁的呢?一匹可爱的小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板书课题。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回顾《画杨桃》疑问,明白看问题有多个视角,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有可能不同,从而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
2.听到不同意见,要及时修正意见。
3.跟教师板书课题
(三)设计意图
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有利于本节课的深入。
环节二:朗读课文(预设时间:2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学生自读后教师带读。重点带读带有生字的语句、长句的断句以及学生自读时发现的问题句子
例:
?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2.带读后让学生同桌互读、合作朗读
辨识“坊”这个多音字,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亡羊补牢》中的街坊来理解字的读音
3.指导说清故事。
4.出示课后需要积累的词语。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自由朗读。
(1)圈画本课所有生字和认读字。
(2)标画自然段。
(3)在阅读复现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
2.跟读句子。
跟读句子,在读中复现生字。
注意注音的字的正确读音,读好连续性动词。
3.同桌互读。
(1)力争读准字音、读音清晰/宏亮、读成句子、读出节奏、读的流利、通顺,尽可能避免字读、断读,试着做到一口气读一个句子。让同桌听听——)
(2)结成学生帮扶小组,学会同自己性格迥异,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并合作。
4.合作朗读
(1)5个同学一个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读的过程中关注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2)在文中标画出小马都遇到了谁?
(3) 积累词语。
A、尝试分类并说明理由
B、用上这些,尝试着说说故事。
(三)设计意图
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用口后词语练习讲故事。
环节三:学习检测(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通过句子挖空填字的方式,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马( )( ? )帮老马把( )子驮到磨坊去。可河水挡住了它的去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牛( )告诉它河水很浅,小马立( )准备蹚过去,( )然,小松鼠跳下来,告诉他自己的朋友( ? )进河里淹死了。
2.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左右结构的生字。
3.教师范写“掉”,强调左右结构。
(二)学生学习活动
1. 填写句子中挖空的字,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马( )( ? )帮老马把( )子驮到磨坊去。可河水挡住了它的去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牛( )告诉它河水很浅,小马立( )准备蹚过去,( )然,小松鼠跳下来,告诉他自己的朋友( ? )进河里淹死了。
2.针对左右结构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将生字归类,独立观察生字占格,提示重点笔画。
4.学生描红、书写,评价后修改。
(三)设计意图
熟悉课文脉络,检测生字词。
课后作业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积累课后词语。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14个。通过阅读中不断复现的方式进行识记。
(二)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愿、意、麦、该、伯、刻、突、掉”8个,都是合体字,属于汉字部件的组合。具体可为分为三类,左右结构的字是“该、伯、刻、掉”,上下结构的字是“意、麦”,半包围结构的字“愿”。
(三)链接阅读《好天气 ? 坏天气》进一步体会多维视角。
(四)练习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讲故事。
学情分析
(一)你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二)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三)请你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写之前想一想怎么占格,写的时候做到不涂改,写工整,写正确。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4个生字,熟悉到能在练习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学期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书写结构安排。重点指导“愿”“掉”。
(3)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小马遇到了谁,他们说的话对小马有什么帮助。
(4)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读好对话。
(5)积累词语,尝试运用,根据积累的词语讲述故事。
2.思维目标
(1)感知多维视角,在《小马过河》的阅读中,培养并发展审辨式思维,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
(2)整合、比较阅读的方式,在对同一件事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中,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
3.价值目标
尝试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用修正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视角,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和已经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读14个生字,熟悉到能在练习朗读课文的时候认出它们。
2.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二年级上学期书写提示,巩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书写结构安排。重点指导“愿”“掉。
3.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弄明白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对小马有什么帮助。
(三)教学难点
感知多维视角,在《小马过河》的阅读中,能够对别人的话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并发展审辨式思维。
教学流程
环节一:词语导入(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出示课后词语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课题:小马过河
(二)学生学习活动
1.指名带读词语
2.根据部首,识记“愿意”。
(1)认读“愿意”,并发现两个字的共同点。
(2)都有心部,因此和心有关。
(3)查字典,根据两个字的不同义项组词语。
愿:心甘、情愿、许愿、愿望
意:意思、好意、意外
1.字理识字:突
本意:狗猛地从洞穴里冲出来咬人。?
麦:象形字,像麦子的样子,下面表示根部。
(三)设计意图积累四字词语,在语境中运用。
环节二:默读课文,练习讲故事。(预设时间: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默读课文,课文中谁和小马对话了?请用不同的线标画出来。
2.从他们的对话中,小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理解重点语句。??
4.讲故事(随文识字)
(1)根据课文插图试讲(想象)
(2)根据课后第二题给的词语试讲
(用词的准确)?
(3)图文结合回归课文演一演。
(二)学生学习活动
1.默读课文,标画相关语句。
(1)汇报标画的语句。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小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小松鼠认真地说:“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
?妈妈说:“那河不是很浅吗?”
?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自己朗读。
(3)从老牛的话里小马知道了水浅,从小松鼠的话里小马知道了水深,从妈妈的话里小马知道了应该自己去试一试,才能知道水是深是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将人物的语言读清楚。
(2)重点指导读好以下语句: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小马,一人读老牛,一人读小松鼠,一人读老马。读出不同的语气。
(4)戴上头饰,加上动作表情,小组展示。
3.讲故事
(1)看插图,重新排序。
(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讲故事:
??
??
(3)根据词语提示,把故事讲好。
? ?
(4)戴上头饰,演一演这个故事。
环节三:联系生活,链接阅读(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三题。? ?
2.链接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1)布置学生自主阅读。
(2)老奶奶为什么坐在门口哭?
(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3.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我们该怎样面对和解决呢?
4.链接园地“我的发现”。
(1)学生先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发现构词的秘密。
(4)在列举学过的词语进行巩固。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两个意思相反的字构成的词。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读一读,说一说,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
(1)读一读这些内容。
(2)说说你的意见。
(3)小组交流,你为什么同意或者不同意?
(4)故事中每个人说的都是对的,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的,但他们都没有站在小马的角度看问题。因此我们在做事情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听别人说,只是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亲自尝试。
2.链接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1)自主阅读课文。
(2)老奶奶盼着下雨,这样小儿子有生意,她又盼着晴天,大儿子有生意。
(3)站在不同角度想问题,就会开开心心。
3.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4.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还可以用近义词的方法构成哪些词语?
(3)还有其他构词方法吗??
反义词构词法、逆序词,比如雪白、白雪;花梨、梨花;花盆、盆花;回家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最多。
(三)设计意图
链接阅读,感悟多维视角,同时与生活紧密联系,用多维视角看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四:学习检测(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制作动物图配生字检测生字词的掌握
2.教师范写“麦”,重点强调笔顺。第三笔是丨,第五笔是丿,两笔不能连上。
?(二)学生活动设计
1. 借助多幅图展现小马过河的过程,配生字检测掌握情况。
马棚? 愿意? 磨坊? 挡住? 老牛伯伯? 立刻?
前蹄 既不浅也不深
2. 指导书写“麦”
3. 独立观察生字占格,提示重点笔画。? ?
4.学生描红、书写,评价后修改。
(三)设计意图
检测本课生字词的掌握。
课后作业
积累不同构词方法构成的词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