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和血型》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一个健康的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
A.1200~1500 mL B.800~1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2.输血的原则是( )
A.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 B.AB型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大量血液
C.输同型血 D.输入亲人的血液
3.小强的父亲在修建“旺宁公路”时受伤,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4.健康的成年人为什么可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原因是( )
A.三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正常 B.对人体的影响不大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一个星期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5.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相同型血为原则
B.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
C.A型血的病人可以输AB型的血
D.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6.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大面积烧伤和血小板缺乏者,应分别输入( )
A.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B.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D.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7.淮北矿业童亭矿“献血达人”32岁的王亮亮,11年献血42次,累计献血52200毫升,相当于13个50公斤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提倡公民自愿鲜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8.甲是万能献血者,乙是万能受血者.则甲、乙的血型分别为________型、________型.
二、提升练习
9.(2017青岛)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10.失血过多时需及时输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C.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AB型血的人能接受任何血型的血
11.某人能够接受A型血,不能给B型血、O型血的病人输血,他的血型为(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2.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
13.成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__.一次失血超过______ml,会发生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为______ml.
14.鉴于情况紧急,甲(O型)曾为乙(A型)输过两次血,第一次输血未发生凝集反应,而第二次输血却发生了凝集反应,则第二次输血发生凝集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
A.甲的血型发生了变化
B.乙的血型发生了变化
C.输得太快、太多,输入进来的O型血清中的抗A凝集素来不及稀释而发生凝集反应
D.输得太快、太多,输入进来的O型血清的抗A、抗B凝集素来不及稀释而发生凝集反应
15.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次在给一位战士做手术时,需要输血,但是存储的血液恰好用完,需要找人输血,但是在场的战士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白求恩挺身而出,说:“我是万能的输血者,抽我的!”
(1)你知道白求恩是ABO血型系统中的______型.
(2)那次白求恩给伤员输了300毫升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______.
(3)临床上常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选用不同的成分输给病人体内,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输入______.
A.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4)安全输血应以输______为原则.
《输血和血型》 习题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偿献血的原则及意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的血量和无偿献血的原则、意义、要求。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O;AB
9.【答案】A
【解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 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10.【答案】ABD
【解析】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A正确; B、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故B正确; C、O型血的人只能输入O型血,故C错误; D、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故D正确; 故选:ABD.
11.【答案】AC
【解析】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o型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 ??A ?O
??? ??A? AB
B
???? ??B? O
????? B? AB
AB
?? A ?B ?AB ?O
?????? AB
O
??????? O
??? A? B? AB? O
可见能够接受A型血,不能给B型血、O型血的病人输血,他的血型为A型或AB型. 故选:AC
12.【答案】A
【解析】A、如果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则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符合题意.
B、如果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则小明不能给妈妈输血,不符合题意.
C、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不符合题意.
D、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不符合题意.
13.【答案】7%-8%;1200-1500;200-300
【解析】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14.【答案】D
【解析】血型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所以A、B项是错误的.甲(O型)给乙(A型)输血属于异型血输血,异型血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入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可能会引起凝集反应.因为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
15.【答案】(1)O (2)不会 (3)C (4)同型血
【解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被称为万能的输血者.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结合题意可知,白求恩是O血型.
(2)、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3)、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输血和血型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输血和血型
章
四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2.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心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难点
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材第69页“想一想,议一议”
多数病人输血后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的血液在血型上是相匹配的,病人血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补充,血液的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多数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血液的血型不匹配,发生了凝集反应。
大量出血的人,需要输血来进行抢救,这是为什么呢?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想一想,议一议”,并思考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血量与输血
1.血量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例如,1个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约有血液3750毫升。人体的血量随性别、体质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身体强壮的人多于身体虚弱的人。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拓展:
血量的分配
1.不同器官在同一时间内的血流量不一样。
2.同一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流量不同。
3.血液总是更多地流向功能活跃的器官。
少量失血(如少于200毫升)时,人体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造血能力动员贮存的血液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这非但不会影响健康,反而可以刺激骨髓造血。
二、血型
1.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
2.ABO血型系统
血液有不同类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提出的。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三十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集(黏结在一起)。于是领悟,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经过缜密研究,他发现人的红细胞上有一种称为凝集原的物质,于是规定,凡是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血,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血,含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的称为O型血。
拓展:ABO血型的判断
人类的红细胞上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称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上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中只含有A凝集原的为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的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为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为O型血,这就是ABO血型系统。人体除了存在ABO血型系统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血型系统。
三、安全输血
1.同型输血
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但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输血
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外,也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 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O、A、B、AB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同型血的人可以相互输血外,O型血可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AB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血型的血。如果异型血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异型血之间输血,只有在没有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才能采用,并且量要少、速度要慢。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教材第70页“旁栏思考题”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在没有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但这种“万能”是相对的,一方面是给异型血输入O型血的量要少、速度要慢,另一方面是人类血型系统多样,即使是同型血输血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
3.成分输血
(1)概念: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这叫作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输入的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或红细胞。
(2)举例: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其总血量并不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含凝血物质的血浆或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加血小板凝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
(3)意义:成分输血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四、倡导无偿献血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实践证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献血意义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提示:
有人认为献血不仅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没有科学依据。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白细胞的寿命通常为7~14天,血小板的寿命为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也会衰老死亡。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中的水分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到恢复;丧失的血浆中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在一周内也可得到恢复;恢复较慢的是血细胞,但只要注意营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值。
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了解血量及意义
知道失血情况与输血关系
了解血量的分配
了解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发现
知道ABO血型系统
了解拓展内容
知道输血的原则
知道异型输血的注意事项
尝试完成70页“旁栏思考题”
知道成分输血
了解成分输血的意义
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了解献血不会损伤身体健康
视频介绍血量及意义
介绍失血情况与输血关系
拓展血量的分配
视频介绍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发现
图文介绍ABO血型系统
拓展内容: ABO血型的判断
介绍输血的原则
介绍异型输血的注意事项
指导完成70页“旁栏思考题”
介绍成分输血
分析成分输血的意义
介绍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分析拓展献血不会损伤身体健康
课堂练习
1.一位战士是A型血,当他大量失血时,输血者的血型应该是( B )
A.B型血 B.A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量在( D )范围内不影响健康。
A.相当于体重的7%~8%
B.1200~1500毫升
C.800~1000毫升
D.200~300毫升
3.O型血的病人需要输入血液,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D )
A.O型血和AB型血
B.O型血和A型血
C.O型血和B型血
D.O型血
4.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A型血或B型血的人,其血型一定是( C )
A.O型 B.A型
C.AB型 D.B型
5.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B )
A.损失200~300ml的血液,人体丝毫没有影响
B.损失的血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6.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视频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