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及其作用。(教学重点)
2.学生自己阅读或收集、整理史料,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历史影响。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综合概括,初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4.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实行公社行政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改革开始:
议一议: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
花鼓词
安徽:“乞丐大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伟大的尝试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
20元
400元
2万斤
13万斤
100多斤
30000多斤
人均收入
油料作物产量
粮食产量
1979年小岗村主要经济指标
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首次交上了公粮,还清了20多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乡镇企业的发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今天的德州扒鸡集团,是中华老字号企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生产扒鸡从当初的几万只,到目前的5000余万只。
市场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