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九年级下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九年级下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28 10:39:23

文档简介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重庆中考)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2.(2018·潍坊中考)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的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3.(2018·三明质检)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018·福州质检)从1859年开始,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了沉重打击,生物进化论随之广为流传。这是由于(   )
A.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完成
(2018·自贡中考)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作品有(   )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复活》④《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8德州)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7.(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 F.H.欣斯利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段话主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新兴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D.电气工业是首创工业,它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
8. 伏尔泰曾说过,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这里的“真理”是指(  )
A.经典力学体系 B.生物进化论 C.原子论 D.相对论
9.(2018岳阳)“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  )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
10.“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11.(2018·合肥庐阳区二模)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12.(2018·淮北模拟)如图是对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3. (2018·广东中考)如下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14.(2018吉林)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作品中热情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B.《战争与和平》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
15. 《愚公移山》《格尔尼卡》作为同一时期中外画家的代表作品,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描述战争带来的苦难 B.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C.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 D.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阅读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动力?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杜会过渡,即实现工业,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来推动的,也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健全而实现的。但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势力和西方侵略势力的强大,以及本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落到了新中国的肩上。
--《对工业化的追求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材料二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产出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的增加,而随着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材料三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闭幕。全球195个国家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巴黎协定》,这也成为历史上的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侯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摘编自人民网
(1)据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哪一个国家是实现工业化的“领头羊”?标志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新问题是什么?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种新问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发展到现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巴黎协定》被视为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新起点的原因是什么?
18.(19分)科学进步和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6 8 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一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 (18世纪)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其实科学革命……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牛顿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这些哲人”宣扬的“理性”有何进步之处?“大规模社会改革”在此后的欧洲大陆有何突出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最接近这一“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关系的认识。所有:21教育】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2018·重庆中考)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解析】据题干表格可知,表格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内燃机的应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内燃机的研制成功,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故C正确。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BD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2.(2018·潍坊中考)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的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根据材料“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改进。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
3.(2018·三明质检)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材料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分别作为划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主要依据是蒸汽机和电力作为主要动力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分别发挥着重大作用。ABD三项不是主要依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果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不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21教育网
(2018·福州质检)从1859年开始,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了沉重打击,生物进化论随之广为流传。这是由于(   )
A.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完成
【解析】从1859年开始,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了沉重打击,生物进化论随之广为流传。这是由于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故选B。
【点睛】本题以从1859年开始,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了沉重打击,生物进化论随之广为流传为依托,考查近代科学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018·自贡中考)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作品有(   )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复活》④《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是列夫?托尔斯泰,其创作的作品有①③④。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史实。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史实。
6.(2018德州)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飞机 【解析】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动力的发明”应是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德国卡尔?本茨设计内燃机发明汽车的时间。
7.(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 F.H.欣斯利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段话主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新兴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D.电气工业是首创工业,它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
【解析】1870 年以后,近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革命和进步;几乎所有工业部门,无论旧工业部门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受到新科技、新发现的影响,特别是电的发现和运用。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排除。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8. 伏尔泰曾说过,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这里的“真理”是指(  )
A.经典力学体系 B.生物进化论C.原子论 D.相对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生物进化论是达尔文的观点,原子论是德谟克利特提出的,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的主要贡献。注意牛顿的主要贡献的识记。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2018岳阳)“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  )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
【解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注意准确识记达尔文的贡献。
10.“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解析】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通过阅读材料的现象,我们可判断出这讲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成就。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近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世纪*教育网
11.(2018·合肥庐阳区二模)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的是德国和美国,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铁量的迅速增长,根据时间来判断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故D正确,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表格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018·淮北模拟)如图是对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很多人口流向城市;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促进了工厂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D项片面;1801-1911年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C项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业和重工业,纺织业等方面都迅速发展,不仅仅增加纺织工人,A项片面;对外加强殖民掠夺增加了原材料和市场,但不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3. (2018·广东中考)如下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经典力学”“工业革命”“进化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可知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BC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依托,考查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注意对图表的解读,识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名师】
14.(2018吉林)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作品中热情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B.《战争与和平》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
【解析】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为拿破仑所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法国大革命)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题干中热情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作品是《英雄交响曲》。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雄交响曲》。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为拿破仑所写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艺术的相关史实。
15. 《愚公移山》《格尔尼卡》作为同一时期中外画家的代表作品,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A.描述战争带来的苦难 B.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C.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 D.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解析】《愚公移山》《格尔尼卡》作为同一时期中外画家的代表作品,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反对法西斯的侵略。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在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它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愚公移山》《格尔尼卡》,注意识记其作品内容与创作背景。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愚公移山》《格尔尼卡》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大动力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阅读材料一,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动力?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电力;电气时代。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美、德后来居上,超过英、法。美、德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解析】(1)材料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是指热机(内燃机)和电机。而最主要的动力是电力,电力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根据“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由材料三表格可以看出,相比较1860年,1910年时的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德跃居第一和第二位,而英法则变成了第三和第四位,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这主要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两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较快,走在了前列。
【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考查学生准确分析表格数据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杜会过渡,即实现工业,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来推动的,也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健全而实现的。但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势力和西方侵略势力的强大,以及本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落到了新中国的肩上。
--《对工业化的追求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材料二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产出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的增加,而随着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材料三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闭幕。全球195个国家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巴黎协定》,这也成为历史上的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侯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摘编自人民网
(1)据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哪一个国家是实现工业化的“领头羊”?标志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新问题是什么?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种新问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发展到现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巴黎协定》被视为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新起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英国;洋务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2)出现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特点;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3)各方将加强对气侯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 【解析】(1)据材料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杜会过渡,即实现工业,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来推动的,也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健全而实现的。但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势力和西方侵略势力的强大,以及本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落到了新中国的肩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标志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发动的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据材料二“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产出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的增加,而随着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可知,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新问题是出现了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这种新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特点,这一问题发展到现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3)据材料三“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闭幕。全球195个国家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巴黎协定》,这也成为历史上的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侯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可知,《巴黎协定》被视为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新起点的原因是各方将加强对气侯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
【点睛】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19分)科学进步和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6 8 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一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 (18世纪)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其实科学革命……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牛顿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相比,“这些哲人”宣扬的“理性”有何进步之处?“大规模社会改革”在此后的欧洲大陆有何突出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最接近这一“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关系的认识。所有:21教育】
【答案】(1)核心:人文主义。理论体系: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2)进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表现:法国大革命。
(3)运动:新文化运动。
(4)认识:相互促进。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牛顿的成就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牛顿建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划时代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中“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运动中的观点,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十分有名。17—18世纪,在思想领域,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是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从而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主权说”。为了探讨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他又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3)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中的“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可知,近代中国最接近这一“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大钊、胡适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热情,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结合以上材料可知,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19名师导航】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2.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同时辩证看待这些变化的益处及危害。
3.了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的成就,理解科技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核心国家:美国和德国。?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显著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5.主要发明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美发明家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等,并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6.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变化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出现了大众教育:德国、法国最早建立了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3)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大城市,城市环境从很差到不断得到改善。?
(4)出现了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影响人们的健康。
(5)贫富分化加剧:资本家拥有大部分财富,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知识点三:近代科学与文化
名称
人物
国别
成就
备注
科学
牛顿
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分析、微积分学三大成就?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 物理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达尔文
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 进化论 的观点?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文学
巴尔扎克?
法国
著有《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
音乐
贝多芬?
德国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现出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美术
梵高
荷兰?
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领先,并不代表只有这两个国家进行工业革命,而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电力和石油两大能源,不代表煤炭就不再使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不是“电汽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一战前而不是一战后。
5.牛顿所处时期为17—18世纪,他的力学理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6.达尔文所处时期为19世纪,他的进化论观点指的是所有生物都受到自然界的选择,包括人类。
7.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俄国反抗拿破仑的战争,而不是一战。
8.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
★知识点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典例1:(2018·烟台中考)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时间“1870年后”,联系可知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典例2:(2018·东营中考)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y.com
★知识点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典例3:(2018·铜陵模拟)“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社会分化
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解析】依据材料,“这些巨大的建筑物”体现了A项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体现了B项导致了社会分化;“像不散的浓雾”等体现了C项环境污染;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知识点三:近代科学与文化
典例4:(2018·阜阳模拟)“经启蒙运动熏陶出来的人们的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这里的“自然法则”是指( )
A.启蒙思想 B.牛顿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解析】据“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可知,这里的“自然法则”是指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科学家,重点掌握达尔文的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成就。
典例5:(2018·乐山中考)《向日葵》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了狂热的情感,将形式美和意境美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作者是( )
A.梵高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毕加索
【解析】《向日葵》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了狂热的情感,将形式美和意境美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作者是凡?高。凡?高是荷兰的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艺术生命很短暂,但却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向日葵》系列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故A选项正确;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故B选项错误;莎士比亚是戏剧家,故C选项错误;毕加索是抽象派的代表人物,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同课章节目录